沁县沁州黄镇南凹村:“四化”提升绘就美好画卷 产业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我们村现在变化真大,不仅环境越来越美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村集体的收入也多起来了!”村里的老支书、老党员刘国文感慨着村里这些年的变化。

走进盛夏的沁县沁州黄镇南凹村,村容村貌整洁清新,主街的南哇哇小米加工厂房错落有致,村口的大片谷子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水泥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树绿花红……这些变化俨然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成果,老百姓尽情享受着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

硬化移民小区主干道200米,道路两旁清理生活垃圾、建筑材料、渣土140余方,绿化520平米;清除入村主干道枯萎花草树木,栽种花卉乔木3600余株;绿化文化广场及周边1300平米,白化墙面1000余平米;新建文化长廊28米;新建两处排水渠共340米;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田间地头垃圾和废弃秸秆32处17车;整治菜池篱笆墙479米;动用机械29台次,拉土2000余方,集中清理陈年垃圾,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全村人居环境大变样……村民的房前屋后整洁了,菜园子有了篱笆墙,堆积的垃圾不见了,南凹村一下子敞亮了。

近年来,南凹村积极探索乡村发展之路,环境越发整洁,农业生产更加绿色,集体经济逐年增长,村内“亮化、绿化、美化、硬化”工程进一步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进村口就看到村民们在建好的40亩沁州黄谷子示范区里锄草,一排排的梯田谷子苗,放眼望去,非常壮观。“这里原来是一个大坑,由于靠近村里的移民房,下雨后积水就会影响村民出行,水流到地里就把村民的耕地冲垮,加上平时荒草丛生,到处都是垃圾,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今年,作为沁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提档升级村,南凹村紧紧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投资100万元,实施村前‘垃圾沟’整治工程,填挖红土8.75万立方米,在环境变美的同时,新增高标准农田40亩,建成了谷子种植示范区,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昔日深坑变梯田,不但扩大了村集体产业,也提升了村容村貌。”南凹村党支部书记贾玉峰告诉记者。

同时,由支部委员暴旭东组织的村民也在沁州黄谷子示范区开始了今年的第二次锄草,他们每天有100元的收入。“由于近段时间的持续抗旱保墒,这片谷子苗长势还算良好。”贾玉峰说道。

南凹村位于沁县城东南22公里,是沁州黄小米主产区的腹地,下辖南凹、圪垯岩、杏树垴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445亩。集体经济由光伏产业、肉鸡分红、辣椒种植、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托管收入等组成,主导产业为沁州黄谷子、晋汾高粱、红线椒等农作物种植,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5万元。

作为沁州黄小米的主产区之一,南凹村坚持擦亮沁州黄小米这块“金字招牌”,引进机械覆膜精播技术,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配套建设灌溉、监控等农田设施,与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牵手”协作,先行先试谷子冬播、早春播模式。同时,成立了沁县沁州黄镇南哇哇特优农业有限公司,投资6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约600平米的小杂粮加工厂一座,带动全村适宜种植沁州黄的地块全部投入发展谷子产业,形成600亩有机种植基地(其中公司200亩,群众订单400亩)。

2023年秋季,南哇哇公司与山西绿品汇签订销售合同300亩约120000斤,带动50余名劳动力增收2000元,带动农户单亩收入超过2400元,加工厂通过生产包装实现纯利润8.4万元,去年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了50万元。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和重要基石,“南凹村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优势,在产业园的基础上建设一座农耕文化体验园,不断谋深谋准谋实农业‘特’‘优’战略,持续做细做强做优乡村振兴文章。”贾玉峰对未来充满信心。(王艳 陈宇洁)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