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辛安泉镇:“农文旅+”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引擎”
潞城区辛安泉镇:“农文旅+”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引擎”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辛安泉镇依托生态优势和水源地资源优势,聚焦特色农业、绿色旅游、当地文化,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以观光、休闲、旅游、研学为载体,让广大市民既能体会到诗画田园风光,还能感受到辛安泉镇悠久文化的独特魅力。
辛安泉镇位于潞城区东北部,因华北第二大岩溶性泉群辛安泉出露于此而得名,是长治市100万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素有“长治生命泉”“上党小江南”的美誉。辖区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14300余人。
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在辛安泉镇南流村举行,家长和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亲手将一株株秧苗插进稻田,感受前所未有的水稻插秧体验。从水稻插秧到摸鱼大赛再到探寻生命水源,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探索了辛安泉水源的奥秘。
“能带着孩子走进辛安泉镇南流村,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农民伯伯的不易,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家长李珊说。辛安泉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南流村包村干部李晔说:“开展这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模拟传统农耕场景,在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劳动精神的同时,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和田园慢生活的魅力。我们还专门开发了两款研学课程,一是讲解辛安泉水源地水资源的保护,二是讲解水稻的知识,讲好辛安泉‘水’和‘稻’的故事,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与南流村相隔几公里的西流北村兴泉农场的十几名村民们这几天也十分忙碌。前段时间的樱桃、草莓采摘季刚过,这几天泡椒、甜瓜又即将成熟,大家正在忙着对秧苗和果实进行养护。兴泉农场占地100亩,是集种植、采摘、研学于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也是西流北村着力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壮大集体经济的支撑性项目。
西流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庆军说:“农场共有1座7跨连栋温室大棚,9栋土墙暖棚,6栋全钢架日光温室大棚,3栋拱形温室大棚,2栋塑料大棚。农场划分为休闲区20亩、种植区60亩、采摘区20亩,预计总投资600万元,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经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助于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80万元以上。”
近年来,辛安泉镇立足南流、西流南村、西流北村、古城、潞河5村的生态优势以及旅游慢道和两座高标准旅游驿站等资源,先后打造了南流观光农业示范园、西流南青葱乐园农耕文化体验园、民俗风情一条街、兴泉农场等农文旅项目,初步实现了“春有花海胜景,夏享耕耘劳作,秋收颗粒归仓,冬忙产品加工”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辛安泉镇党委书记杨晓姗表示,接下来,辛安泉镇将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着力打造“农文旅+”发展新样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平路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