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科学助力 小麦丰收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在潞城区微子镇王都庄村小麦晚播集成技术科研项目基地内,暖风吹过,麦香四溢,金黄的麦穗随着大型收割机的来回穿梭被收入“囊”中,好一派丰收景象。

沿着小麦晚播集成技术科研项目基地的金色麦田走过,金黄的麦穗鼓胀饱满,在阳光下摇曳生辉,收割机等大型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一簇簇麦穗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金色麦粒倾泻入仓。

据了解,该项目基地采用两种不同的麦种与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种植,分别是适宜水浇的半冬性品种济麦22号和长治谷子所小麦课题组培育的纯旱地品种长6990。两种模式则是指采用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进行穴播和原来常规的条播,不覆盖地膜。

收获现场,农技专家贾双龙对两种模式、两个品种进行抽穗数粒测产后说:“预估长6990每亩地1050斤左右,济麦22号地膜覆盖的每亩应该在900斤以上。”

王都庄村130余亩小麦的丰收得益于对麦田的科学管理和精心管护。据农技专家贾双龙介绍,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了两次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起到了“一喷三防”的作用,有效预防了小麦病虫害和干热风的危害,同时也增强了小麦的抗逆性,高效推动全区小麦适期晚播技术成熟落地。

近年来,潞城区积极探索“小麦+”新模式试验示范,今年是首次采用两种模式对比种植,在实现一年两作、两年三收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这些试验田已经成为潞城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创新和突破,更是推动传统农业优化升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抓手,为全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山西酒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立军说:“今天抢收完以后准备深翻,深翻完以后种种玉米和谷子。”

“根据今年的试验结果来看,明年计划采取两种措施,一个是全部地膜覆盖,因为地膜覆盖的保墒、提温效果要好,但是需要解决地膜覆盖株数少的问题,计划明年缩小垄背。二是群播,把麦种散开,小麦的行间距就窄了,这样可以增加密度,增提高小麦产量。”农技专家贾双龙说道。

农谚说,“春争日,夏争时”。记者在此也提醒广大农户,要抢抓农时,提前做好准备,加大对农作物的抢播力度,做好科学管护,保障丰产丰收。(冯梦倩 杨鹏)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