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品端午文化盛宴 享传统节日魅力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过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游西湖、赏民俗,国潮端午”盛宴,让前来沁县的游客和市民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

在沁县旅游热门打卡点沁县环湖旅游路。沁县精心策划了众多的端午民俗文节活动,将新创意融入传统民俗,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来沁县,品尝中国名米” 。沁州黄小米集团在环西湖路搭建了多个粥棚,为前来打卡的游客递上一碗刚刚熬制好的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沁州黄米粥。喝上一碗沁州黄小米粥,让这个中国名米沁州黄的故乡饱饱您的口福。

随着游客的人流,我们来到了玻璃舞台的非遗体验区。这里集中展示了沁县的干馍、枣糕、泥塑、剪纸、香包制作等有形非遗。这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景点,吃、玩、做一应俱全。品尝别有风味沁州黄枣糕,沁县这种用沁县独有的沁州黄做成的枣糕,口感软糯香甜,由于“糕”与“高”音同,寓意好,是沁县人结婚、暖房、圆锁等喜桌上的一道必备美食。

在西湖玻璃舞台开辟网红打卡地、沉浸式体验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行动,吸引众多人群的观赏。

踢方格、跳绳、丢沙包,这些六七十年代的流行的游戏,沟起了多少老一代人的记忆。与现代的网络游戏相比,显得有点“土”,但趣味性十足,绝对称得上是“潮”品。包粽子、射五毒、旱地龙舟大赛,家长们与孩子们互动共乐,玩得不亦乐乎。

传统端午民俗体验活动,每个项目都巧妙地将端午节传统习俗与趣味运动相结合,更加潮流范、生活化。让居民们在参与运动的同时,了解沁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市民游客以更加新颖、时尚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沉浸式感受佳节氛围。

捏泥塑、剪窗花、做香包,这些传承历史悠久,具有纳福、辟邪、驱疫作用的端午习俗,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如果您也有兴致,可来这里亲自体验一把。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

在如今结婚大都以高档轿车为主打的迎亲方式,坐花轿,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婚礼中,弘扬新事新办的生活新风尚。

粽星拱月、幸运粽子、粽语心长、以“粽”为主题的闯关游戏,让您脑洞大开,在惊险刺激的氛围中,带来丰富的闯关乐趣!

亲手缝制一个香囊,手工画一个团扇,在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间,能够感受到手作的乐趣,无论是送人,还是悦己,这种流行生活方式,亲自参与其中,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大家的节日大家过,百姓的节目百姓演。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沁县端午节这个百姓的大舞台,着着实实让慕名莅沁的游客和全县广大群众乐享端午节。

我们的节日•端午,沁县第十六个民俗文化节,全景式、多维度呈现沁县别具特色的端午习俗,还将大力丰富群众身边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场景业态,让市民游客感受无处不在的端午文化。

丰富多彩的端午文化活动,让传统民俗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增添着色彩和芬芳,而人们也用自己的创意为传统民俗频添新意。

在端午这个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日里,人们感受着祖先留下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在传承和创新中,传统文化愈发生动鲜活。

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人的文化元素不断在年轻人当中掀起热潮,传统文化吸引力与日俱增。让我们共同为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李玉娥 郭瑜琛 李琼)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