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六一”农事忙 稻田“趣”插秧
潞城区:“六一”农事忙 稻田“趣”插秧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先取一小撮秧苗,然后在泥里这样一勾,就可以把秧苗插进去……”6月1日,山西潞城开展“万象‘耕’新 南流有稻”六一儿童节研学活动,将小朋友翘首以盼的儿童节与象征辛勤耕耘的插秧节结合在一起,掀起了一场嗨翻天的沉浸式农文旅融合发展研学热潮,吸引10余组亲子家庭、50余名孩子一同走进田野,插秧劳作、浑水摸鱼、探索水源,尽情体验农耕文化和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在有着“上党小江南”之称的辛安泉镇南流村插秧比赛活动现场,在志愿者的示范讲解下,孩子们化身一个个小农夫跃跃欲试,来到广袤田园找寻最原始质朴的快乐。只见他们一脚深、一脚浅地或大步跨进,或小心试探,低头弓背,将一颗颗的秧苗插入泥土当中。不多时,落泥成禾一行行,生机盎然的风景在稻田逐渐延伸。看着一棵棵青苗挺拔向上,孩子们露出了成就感十足的开心笑容,也亲身体会到一米一饭的来之不易。
今年10岁的研学小组成员李元键第一次体验插秧这项活动,感到既有趣而又有意义:“我在学校学过《悯农》这首诗,但是今天才真的明白‘汗滴禾下土’和‘粒粒皆辛苦’,我以后一定爱惜粮食,顿顿光盘。”
在近距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体验田野农事的辛苦与乐趣后,趣味横生的浑水摸鱼、探寻水源等活动相继拉开序幕。大家纷纷穿上雨鞋、卷起裤腿,踏入清凉的稻田水中,同鱼儿展开激烈地追逐;还有不少人选择来到“南流涌泉”,一面感受泉水的清冽与甘甜,一面探寻水源地、了解水文化。
辛安泉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南流村包村领导李晔向记者介绍,针对此次研学课程,辛安泉镇立足实际,做了精心安排,“我们专门开发了两款研学课程,一款是依据‘辛安泉作为长治人民水源地’的生态优势,讲解保护水源地、水资源的知识;另一款是依据‘南流村可以种植水稻’的地理位置优势,讲解水稻种植的知识。”紧紧围绕两大独特优势,该镇紧抓节日契机,依托研学载体,讲好辛安泉“水”和“稻”的故事。
伴随日落,“万象‘耕’新 南流有稻”研学活动也在欢乐的氛围中渐渐接近尾声,与此同时,也为辛安泉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拉开了新阶段的序幕。
近年来,辛安泉镇依托生态优势和水源地资源优势,聚焦特色农业、红色文化、绿色旅游,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先后打造了集观光、休闲、旅游、研学为一体的南流观光农业示范园、西流南青葱乐园农耕文化体验园、民俗风情一条街等文旅项目,初步实现了“春有花海胜景,夏享耕耘劳作,秋收颗粒归仓,冬忙产品加工”的文旅发展新模式,让八方来客既能体会到诗画田园风光,还能感受到辛安泉悠久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该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辛安泉模式”的展示窗口越开越大,早已成为周边市民近郊游目的地之一。谈及该镇未来发展,李晔表示,辛安泉镇已制定《辛安泉全域旅游规划》,启动了“一轴·双心·四区”全域旅游建设。接下来,该镇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稳步推进“自然山水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叫响“山水间·辛安泉”乡村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农文旅兴农新样本,助力乡村振兴。(赵亚喆 晋贝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