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武乡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

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是“三会一校”革命旧址,位于距武乡县城东20公里处的浊漳河畔,现存52间院落,是王家峪“1+4”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红色文化艺术创意基地。2021年8月,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展示鲁艺师生和其他抗战文化团体在此进行的文化抗战运动,以及抗战期间创作的兼具革命精神与文学艺术价值的各类文化作品。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纪念馆,位于距武乡县县城东45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一块天然的战略要地。1961年3月4日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12月被国家确定为红色旅游精品景点,2009年免费对外开放。2011年国家投资600万元完成本体维修,2024年打造原创沉浸式情景剧《左权》,实现了讲解形式多元化,提升了观众体验感,是一处集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革命旧址。

太行溶洞

太行溶洞位于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因其洞体奇特、岩溶景观齐全而具有极强的科普性和观赏性,被誉为“华北第一溶洞”。太行溶洞目前对外开放的有三层,总长2000多米。全洞共有300多处景点,它们造型独特,千姿百态。溶洞内借助高科技手段,将岩溶景观与地质历史、人文故事巧妙结合,以“一洞一世界、一景一乾坤”的绝美呈现,造就别样的洞天世界。

前沟之恋

武乡县丰州镇前沟村以“太行人家·韵味前沟”为主题定位,以“留住乡土味道、挖掘乡村美好”为改造原则,依托古村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创建融合太行风情与武乡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始终致力于生态、文化的发扬与保持,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地方风俗进行再保护、再挖掘,让这里更有品位、更有乡愁与魅力。

板山

板山,位于武乡县城东部洪水镇西南一带,这里是武乡县的最高处,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垴达2008米,站在板山,八百里太行群峰尽收眼底,是融革命传统教育、自然风光游览和消夏避暑的著名风景旅游区。板山还是一座具有光荣历史的革命纪念地,曾是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主战场,有八路军总部医院旧址,有1941年总部特务团修筑的明堡、暗堡、投弹所、观察所72座。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纪念馆,由连通的5所农家院落、一排窑楼和“红星杨”公园组成,有窑洞36孔、房51间、碑亭2个,建筑面积3960平方米。该旧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正式对外开放,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里是一处集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体验太行风俗民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太行沃土农耕综合体验园

“山圪梁梁开花地生金,黄澄澄的小米富了人。”“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武乡县丰州镇兴盛垴村,由于地处北纬37度植物生长的黄金地带,日照充分,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红色土壤生产出的小米色泽鲜艳,味道鲜香,武乡县因此也被誉为“中国小米之都”。

八路军文化园

八路军文化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武乡县县城太行西街,占地面积231亩,整个园区是在抗日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的背景下,依靠太行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通过物化八路军文化,用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大量仿制的生活用品,生动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太行山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八路军当年战斗、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真实场景,亲临其境地感受八路军与当地民众鱼水情深的艰苦奋斗精神。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武乡县太行街363号,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于1988年9月开馆。2008年起对外免费开放,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截至2023年11月,馆藏抗战文物8214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8件(套)。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由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八路军将领馆、太行国家安全教育馆、八路雄风碑林公园等景点组成,是一处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绘画/牛洁)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