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八角秋千:东方民俗里“旋转木马”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如果说旋转木马是西方世界的童话注脚,那么八角秋千便是东方文化中挥之不去的儿时追忆。近日,记者来到长治市潞城区店上镇北村红色研学基地内的文化广场,一睹八角秋千的风采与芳华。

“亭亭玉立”是记者对眼前这座八角秋千的第一印象,和每一座散布在东方沃土上的亭台一样,立于天地间,填补了天地之间的寂寥空旷,成为当地村民的精神图腾和文化意象。

村民杜旭旺是店上镇北村村委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搭建八角秋千的牵头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北村建村较早,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比较丰富,明清时候就有搭秋千的习俗,每年春节至庙会期间,都会搭各种样式的秋千,其中八角秋千是最为宏大的一种。”

八角秋千,因其八角悬吊而得名,外形隽秀、错落有致,是仿照亭台式建筑进行的艺术创作,自明清时期起,通过老艺人的口口相授传承至今。因搭制工艺繁琐,北村每次搭制八角秋千间隔十年左右。在北村,有明确记载且最早的八角秋千是从1968年开始的,到2024年是第六次,其他四次分别是1984年、1993年、2002年、2011年。杜旭旺回忆,1968年搭制的八角秋千,由于材料有限,工艺较为简单,但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重大突破——由原先的单层单顶变为双层双顶亭台式旋转式秋千。

随着时代变迁,人力推动也逐渐被机械运转所取代,一同变化的还有秋千上的装饰图样,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均有体现。就这样,从1968年至今,几十年间,八角秋千的搭制工作在一代又一代的北村村民之间接力传承,参与搭制的村民不仅需要懂设计、会木工,还要精通机械制作、美工彩绘等技艺。

传统与现代交融,历史与时代相望,八角秋千发展至今,在提供娱乐休闲价值的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具象化表达,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不断焕发生机的真实写照,凝结成为北村人民创新创造的结晶。近日,潞城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申报当中,北村八角秋千也将借此契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孙超 杨鹏)

(责编:张文卫、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