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潞城区:科学灌溉助力小麦高产丰收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农谚说,“麦收八十三场雨”。随着气温不断回升,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在长治市潞城区微子镇王都庄村的小麦晚播集成技术科研项目基地,130余亩的晚播小麦长势喜人,种植人员抢抓晴好天气,通过“喷洒+滴灌”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做好初夏时节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五月的潞城,夏韵悠长,走进长治市潞城区微子镇王都庄村的小麦晚播集成技术科研项目基地,130余亩的晚播小麦长势良好,麦苗茁壮青翠,麦粒饱满圆润。放眼望去都是绿色的麦田,微风拂过,麦浪翻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长治市潞城区农技人员也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记录小麦长势如何,强化麦田夏管服务,服务保障小麦生长。“农民种地常说,‘麦收八十三场雨。’意思是小麦从播种到收获需要三场透雨,分别是在农历的八月、十月、三月各有一场好雨。”农业技术人员贾双龙讲解道,“目前,该基地种植的小麦株高60厘米、穗长7厘米,穗粒颗数36粒,预计亩产量在800斤至1000斤。”

小麦“喝饱”灌浆水,颗粒饱满迎丰产。灌浆期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时期,这两天,小麦晚播集成技术科研项目基地的种植户正抢抓农时,投入喷洒、滴灌设备,主动为小麦补水,保证小麦的粒重和整体产量。农业技术人员贾双龙说,“我们采用喷洒与滴灌相结合的方式,节省人力、保证灌溉效果。此外,该基地主要利用周边企业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为灌溉水源,有效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为小麦灌溉节本增效,实现粮食稳产高产。”

王都庄村的小麦晚播集成技术科研项目基地是潞城区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基地,主要引进济麦22和长6990这两个品种。“在‘三秋’大忙季节,北方地区农业种植要同时进行秋收、秋耕、秋种,人工繁忙。所以,我们在这片基地试验延迟播种小麦,为农民秋收腾出更多时间。”贾双龙介绍说,“我们这片基地小麦播种时间是2023年的10月27日至30日,主要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和绿色优质小麦集成晚播技术,缩短小麦生长周期,推动我区小麦适期晚播技术落地。”

在今年六月下旬,王都庄村的小麦晚播集成技术科研项目基地将会收获“金色希望”,预计该基地小麦总产量可达10万斤。“小麦收获后,我们将继续种植夏播谷,同样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穴播技术,预计夏播谷亩产量在400斤至500斤,从而实现‘两年三作’的种植模式。”贾双龙说。(王日尧 杨鹏)

(责编:张文卫、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