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一免五增”为有机旱作插上科技之翼
潞城区:“一免五增”为有机旱作插上科技之翼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五月好时光,田间耕种忙。在长治市潞城区,各种智能化农机具,生产新技术、新模式纷纷“上岗”亮相,潞城区新引进的“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种植技术更是锦上添花,全力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在潞城区辛安泉镇石梁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大型农机来回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田间地头“科技范”十足。据了解,这些是该村农业种植大户程嫘今年刚刚引进的新设备,采用的正是“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种植技术,可以集耕作、施肥、播种、打药于一体。一台机器一次作业相当于过去三台机器同时作业,有效减少了农业生产流程,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绿元合农业种植托管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嫘告诉记者:“我之前在家种了几十亩地,之后又流转农户了几百亩地,到目前为止托管了上千亩地。今年和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农科院)合作,引进了几台机器,给我们种植户和老百姓减少了很大成本,从之前的旋地、播种共90元,现在一体机才60元。农科院的机器采用的是探墒沟播的技术,保苗率和出苗率老百姓都非常认可。”
“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种植技术是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主推技术之一,由山西农业大学研发,主要解决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中出苗难、秸秆还田成本高、机械作业成本高等问题,可以实现“一免”:免深翻旋耕整地,“五增”:增加秸秆归垄覆盖、增加探墒沟播深度、增加10%种植密度、增加有机菌肥同播、增加中耕追肥培土。
潞城区结合自身的气候、土壤条件,不断探索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实现良种配良方,在2024年度有机旱作农业玉米单产提升项目中主推该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副所长张东旭详细地介绍了这台设备的核心技术,“第一是简便而且给农民降低成本,每亩节约成本在120元-150元;第二个好处是通过探墒沟播,能把干土拨到两边,把种子放在湿土上,增加玉米出苗率。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现在通过这个技术玉米出苗率能增加10%左右,达到90%以上,为玉米的产量奠定了基础;第三个好处是抗倒伏、促籽粒的产量,增粒重达到增产的作用。”
今年以来,潞城区在农业项目建设方面,以生产标准化、生态优良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在辛安泉镇建设有机旱作玉米生产基地和黄牛蹄乡建设高粱生产基地。下一步,潞城区将加快农技推广力度,提升作业服务质量,切实将农业新技术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潞城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区实施25000亩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推广‘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种植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通过两项技术的推广,使项目区亩均增产100公斤-200公斤。今后,我们将在全区推广这两项种植技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潞城区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股长马路刚说。(焦亚森 赵亚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