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农人的“田园牧歌”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简单、朴实的“创客小院”。

韩登科在自家窑洞里布置广告宣传墙。

生态养猪场是韩登科增收的又一条渠道。

“来看看我的车间,你们就什么都明白了。”4月8日,韩登科热情地把我们领进了他的“创客小院”。小院里,小米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储存通风库、冷藏库、产品仓库、直播间等一应俱全。“响应政府号召,得到政府支持,水、电、网有了很大改善,我自己又投资把房屋结构、机器设备加固、升级,我想把这些做到最好。”眼前的一切,是韩登科带领村民逐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

武乡县十里坡位于北纬36°带上,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地带,地形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000米左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在15℃左右,独有黄土高原上稀缺的弱碱性土壤红铁土,矿物质、微量元素、有机元素含量较高。在这样的地理优势环境下,加之“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的历史文化底蕴,韩登科选择了谷子种植。

“我主要种植晋谷21号,十里坡、五里坡的土地现在都交给我们合作社管理,社员投工,合作社现在直接管理土地有1200余亩,其中500亩种植谷子,用的是山西农科院专家姚建明发明的可降解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去年生产了20多万斤谷子,每亩增收了300元,户均增收了2000余元。”韩登科边带我们参观,边向我们介绍着目前的情况。

2015年12月,在国家的号召与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韩登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了武乡县龙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成立初期的20户发展到了今天的50户,辐射带动了周边500余农户,集机耕、机播、机收、飞防、技术指导、高价回收、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实现了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定时收割、统一销售“五统一”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全县小米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稳步发展。

“你看,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包装,简洁明了,突出咱们小米原生态的特点,选用环保、可降解的材料,易于开启、方便携带和储存,这样的包装我们先后升级了三次。”韩登科在政府和帮扶干部的指导下,优化了包装设计与材质,注册了“十里坡狗小”的商标。2018年武乡小米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了自己的区域品牌,“羊粪小米”紧随步伐通过质检,现在正积极申请绿色认证。

为把生态农产品销售出去,韩登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电商,开通了快手小店、淘宝、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做起了“农民直播”。“我这里最好的米就是手上这种纯羊粪种植的,易于消化,营养价值高。”手拿印有醒目标识“十里坡狗小羊粪小米”的白色袋子,韩登科自信、骄傲地介绍着自己的产品。“羊粪小米”渐渐成为网红产品,行销全国各地,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村民的小米、土鸡蛋、小杂粮、核桃、蜂蜜等生态农产品经过他的推广也走出了大山。

“走,带你们看看我的种养生态园。种植‘羊粪小米’的羊粪肥就在下边的堆放棚里发酵着。”走出创客小院,向坡下走去,占地约16亩的生态园映入眼帘。“这些羊羔是去年冬天下的,请人帮我打理,我按照工作量每天100元左右给他们发工资。”

“这些黑毛猪从仔猪开始,就用这些细的米糠和玉米喂养,在自然环境中奔跑、跳跃,活动量大,生长周期长,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肥瘦均匀,每年春节期间卖得特别好。”望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黑毛猪,韩登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2006年,韩登科承包了移民后的小村庄2000亩荒山,130亩土地,注册成立了腾达种养有限公司,养殖羊、猪和鸡,发展生态种养业。如今,腾达种养有限公司和龙辉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为十里坡生态农产品产业基地,用羊粪、猪粪种小米、玉米、黑豆,然后再用玉米糠、黑豆去养羊、养猪、养鸡,“种养+销售”为一体,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

在韩登科的影响带动下,昔日外出找活干的村民选择了返乡种田,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登科,脑子灵活,闲不住,经常琢磨搞创新。”这是村里人对他最多的评价。

韩登科先后荣获山西十大“三农”新闻人物、长治市劳动模范、长治市科技特派员、武乡县种粮大户标兵等称号。2023年,被《今日农业》杂志社评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2024年韩登科所在的武乡县龙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被中国农业农村部推荐为第五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李婷 吕凯)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