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当先 勇挑大梁
襄垣以高质量发展托起民生福祉
实干当先 勇挑大梁
襄垣以高质量发展托起民生福祉
宏瑞祥环保科技实现煤炭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
山西瑞恒化工铆足干劲抓生产
襄子老粗布生产车间飞丝走线生产忙
特色乡村产业蓬勃兴旺
大棚种植养护忙
襄垣县特色农业品牌天下襄手工挂面
三漳湿地公园成为襄垣县绿水青山生态画卷的“城市名片”
襄垣县构筑“高铁普铁东西平行,太长黎霍十字互通,国道省道南北过境,城际道路两环绕城,县道乡道四纵四横,村道提档联网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农旅融合展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
古韩镇府前社区“老”来府前志愿服务丰富辖区老年居民生活
原创襄垣秧歌现代戏《鸡鸣山庄》在潞州剧院鸣锣开唱
山西瑞恒化工有限公司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
2023
踔厉奋发 迎难而上 拼搏实干
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2023年,是襄垣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一年,更是收获满满、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来,襄垣县主动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困难挑战,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经济稳步向好、转型态势强劲、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幸福安康的良好局面。
2023年,是襄垣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一年,更是收获满满、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来,襄垣县主动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困难挑战,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经济稳步向好、转型态势强劲、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幸福安康的良好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定期调度机制,全方位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全县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GDP完成460亿元,总量全市第二,增速10.6%,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8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速15.1%,全市第一;固投完成94.3亿元,总量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3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列省市第一方阵,已连续两年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跑出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襄垣速度”。
产业发展迭代升级
持续推动经开区创新发展,化工园区实现提级进档。与北大化工院共建联合实验室,被省商务厅评为全省10个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之一。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投资24.5亿元的金烨捣固焦化升级改造、投资5500万元的清创人和杂盐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紧抓与北京昌平对口合作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契机,处级干部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年签约项目43个,总投资185.46亿元,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城乡发展协调均衡
高水平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永兴街、长康路等顺利贯通,24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仙堂山旅游路、站前路、滨河东路下穿太焦铁路、县道王南线等道路全面完工。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县农村公路里程位居全市第一。深化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规范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持续评选“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在全县形成了崇德向善良好风尚。
乡村振兴高位推进
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1.19万亩,发展露地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实施生猪、肉鸡等特色养殖,全县生猪出栏达18万头、肉鸡出栏达890万羽,排名全省前列。扎实推进巩固衔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9710元,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该县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成为全省3个上榜示范县之一。
改革活力不断迸发
统筹推进“五水综改”,成立了县水务集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探索建设“12大基地”供需对接平台,仁达机电与山西农大合作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实践基地”。规范处置14户“僵尸企业”。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考评机制,全县营商环境好不好,由企业家说了算。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拓宽办学渠道,衡水中学与襄垣二中、河北魏县一中与襄垣一中开展合作办学。县医院发热隔离病区投入使用。顺利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复审验收。建设开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试点打造省级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演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浊漳河南源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PM_2.5下降率排名全市第一,全县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2024
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
奋力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坚持系统施治、协同发力,依托百里漳河经济带、产业带、生态带、文化带、旅游带,统筹推进全域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切实加快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打造全省能源高效利用“示范地”、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企业投资兴业“首选地”、文旅康养度假“目的地”、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地”,奋力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以一县一域之光为中国式现代化添彩。
建立煤基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资源型县域转型发展
算清煤炭供需“大账”,加快优势产能释放,发挥托底保障作用,持续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布局相关配套产业,打造“煤电+风电+光电”并驾齐驱、相互补充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激活新能源“强引擎”。依托山大固废研发基地等创新平台,促进相关产业孵化,推动成果转化、链式发展、“襄材广用”,跑出碳基新材料“加速度”。加快推进PVC深加工和耗氯等项目建设,支持玻璃生产相关企业与国药集团合作,开拓PVC产业“增长极”。鼓励煤炭企业与省内外煤机龙头深度合作,强化对前沿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打造煤机装备“新高地”。
建立要素保障体系
注入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守牢土地硬核支撑,科学规划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内部挖潜盘活,严格执法管理,力争以最小的土地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用好资金“源头活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撬动社会资金,融通金融资金,压减财政资金,以资本赋能产业发展。建强经开区主阵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三化三制”改革,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园中园”,努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抓好招商一号工程,精准招商选商,成立“招商智囊团”,开展乡情招商,推动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好项目签约落地、见到实效。创优环境金字招牌,严格执行企业家接待日等制度机制,大幅压减审批事项,给予企业家最高政治地位、最大发声平台、最快交流渠道、最近精准帮扶。锻造科技钢筋铁骨,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育技能型人才,用心留住人才。
建立城乡融合体系
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全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供热一体化、供水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物流一体化,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多方撬动社会资金,以市场方式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统筹全域基层社会治理,抓好城乡治理,提升全域网格管理水平,促进各类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努力打造基层善治的“襄垣样板”。
建立民生保障体系
打造高品质高质量幸福生活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健全对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发展优质均衡教育,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教育合作交流,持续推进“放心午餐”工程。健全完善医疗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推进紧密型医联体、特色专科联盟建设。构建公平社会保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参保扩面提质,完善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体育馆健身广场等项目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鼓励文艺精品创作。
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织密织牢社会安全防护网
提高政治警觉,牢牢掌握防范风险主动权,坚决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全力打好政治安全防御战。深入摸排各领域重特大安全隐患,持续推动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做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力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浦江经验”,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全力打好社会稳定持久战。统筹实施浊漳河流域生态保护、湿地恢复,提高农业面源环境污染防范和处置能力,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排查整治,全力打好生态环境歼灭战。常态化开展金融风险排查,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加大存量债务化解力度,全力打好金融安全运动战。
建立狠抓落实体系
推进重点工作提质增效
压责任、强引领,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坚持重点项目“一周一调度”,聚焦重点任务,逐项推进落实。提能力、强本领,着力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七种能力”,强化干部实训和实践历练。转作风、强担当,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大力弘扬“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工作作风,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严奖惩、强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合理容错纠错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法,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工作落实。
实干成就事业,奋斗开创未来。新的一年,襄垣县将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知重负重、勇挑大梁,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襄垣实践篇章。(王娅宁 崔晶 霍卫星 张国平 连烽 王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