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通促繁荣 以教育聚人口 以人口兴产业
攻坚克难抓落实 敢作善为勤争先
以交通促繁荣 以教育聚人口 以人口兴产业
攻坚克难抓落实 敢作善为勤争先
沁河源头
裕丰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通洲集团10万吨合成氨项目
泰达电子产业园
好乐草莓庄园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赤石桥林溪中药材种植
沁源花坡
灵空山九旗临风
褐马鸡
美丽沁源
2023年以来,沁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推进,紧扣“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发展方略,“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县域布局,有机衔接近两年来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实干的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干成干好;以奋进的姿态,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取得新变化。
在实干中强党性 以理论学习推动思想之变
沁源县始终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特别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贯穿始终。以理论学习打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好沁源事情的“总钥匙”,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开展交流研讨,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全县党支部书记、普通党员集中培训。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坚持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县处级领导班子把调查研究与做好全县工作结合起来,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突出“小切口、大民生”,聚焦转型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水务改革等,拓展完善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视野和政策举措,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实干中重统筹 以城乡融合推动布局之变
沁源县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同推进“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建设,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服务功能协同优化。县城扩面提质。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人防综合基地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民生工程稳步实施。胜利路新增节点公园19个、停车位414个。成功将永和水库水源接入县城、郭道居民家中,彻底解决了多年来高层小区用户“吃水难”问题。县城的服务界面有序拓宽,“一轴两翼”主框架初步成型。
城乡基础双向联通。统筹水电路网建设,从东、中、西三条线发力谋划水网,规划7个供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城乡融合、双向赋能、共同繁荣。
在实干中抓项目 以产业转型推动动能之变
沁源县把项目作为第一支撑,坚决扛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责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可靠可行可适用”上项目。在县委班子的带动下,全县上下树立起抓招商、上项目的新导向,各乡镇、各部门发展项目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项目。
“特”“优”发展兴农业。林麝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成效显现,草莓新品种“大悦”喜获国家知识产权认证;王和苦参种植“村企联合党委”;韩洪食用菌产业“抱团飞地”;组建中药材联盟协会,改变过去“单打独斗”“散兵游勇”的发展方式。
“上探下延”强工业。引进鑫铧矿山设备生产加工制造、鼎晟达动力型锂电池生产项目等,构建“链长+链主”项目推进体系。通洲10万吨合成氨项目、祥源101万吨煤化工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沁新集团第五次蝉联“中国铸造焦炭生产基地”。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1.21亿元。
绿色低碳培育新能源。发挥水电资源优势,布局光伏电站项目;增量配电项目投入运行,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与鹏飞集团合作,超前谋划氢能制造、利用、使用的全产业链运输场景,布局建设“综合能源岛”两座,减少交通运输碳排放。成功申报“山西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县”,建成生态文明实践展示馆,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开辟能源革命新赛道。
在实干中促改革 以机制完善推动活力之变
沁源县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破解了发展难题,增强了发展活力。
深化水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把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作为最迫切的民生工程来抓,组建成立城乡水务公司,实现供水、中水、污水“三水合一”,从供水、收费、稽查、维修等方面规范管理。建成水资源数据监测中心,实现对水位、水量、水质等实时监测。通过智慧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专业化运营,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价格、同服务”。
深化教育医卫体制改革。教育实施集团化办学、托管式管理,形成“一个集团、三个校区,分校管理、资源共享”的办学新体制。医卫实行“管”“专”分离,有效统筹调配资源,专职干好业务工作。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改革。坚持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全县统一的生态产品核算标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砂石资源金融授信”机制,规范河道采砂秩序,确保自然资源保价增值。
在实干中护生态 以系统治理推动环境之变
沁源县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筑牢沁河流域生态屏障。
全流域治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沁河干流治理,梯次推进黄河中上游沁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沁河干流防洪能力提升项目,完成郭道至闫寨段生态治理,依河就势建成沁河公园,融“文化交流、生态休闲、科普示范、游憩娱乐”于一体。
系统性控污。完善全县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深化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建成开发区事故应急池等。推进乔龙沟河气盾坝、全县生态环境监控平台建设,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2%。
多元化减碳。从垃圾分类、清洁取暖、投放新能源公交车等方面入手,群众的生活方式逐步向绿色低碳转变。
在实干中增福祉 以乡村振兴推动民生之变
沁源县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关切的事、期盼的事作为工作重点,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
巩固衔接扎实有效。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打造5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60岁以上老年人、计生家庭全额代缴医保的同时,将覆盖范围扩大至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重残人员等。
教育管理质量齐升。优化“校长选育管用、教师轮岗交流、教学业绩考评”机制,激发教师动力。继续推行乡镇党委书记“联系一所中心校”制度,以乡村教育之“活”,集聚乡村人气。
医疗服务不断提升。成功争取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项目,新建疾控中心投入使用;招聘医卫人员;探索县人民医院重点科室“双主任制”,引进山大一院等20名专家,搭建远程会诊云平台,更好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就业救助温暖人心。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搭平台、稳就业、扩就业,建成公益性零工市场。全力做好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在实干中保安全 以能力提升推动治理之变
沁源县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人、物、制度”三要素落实,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主动出击抓护林防火。针对重点林区通讯网络盲区,投入600万元,建设移动信号基站25个,实现全县林区信号无死角、全覆盖。建成全市首部X波段天气雷达,提高了短时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特险期开展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带水巡航200余小时,全力守好森林安全。
关口前置保煤矿安全。全面开展安全意识大教育、安全隐患大排查、安全问题大整治、安全责任大落实行动;招聘煤矿驻矿安检员、化工园区安管员37名,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投入2.4亿元,购置顶板窥视仪、瓦斯千米定向钻等,推动“科技强安”。
紧盯重点防交通事故。设置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181个,选聘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362名,配合交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实行动态巡逻、定点设卡、流动测速、异地用警机制,严防大货车超速、小客车超载酒驾等违法行为,最大限度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完善体系促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五网融合”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一体、访调诉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招聘辅警208名,社区一警两辅、一村一警实现全覆盖;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成效,县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在实干中讲团结 以凝心聚力推动氛围之变
沁源县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不断汇聚全县上下团结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支持保障人大政协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落实“两个联系”要求,推动人大监督更加精准有力。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建议案,全县 “有事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实现全覆盖,政协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有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注重把法治融入生态保护、营商环境等工作,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政府管理依法进行。创建法治教育基地5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沁源建设向纵深推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舆论引导融入日常、融入生活、融入实践,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档升级,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持续巩固扩大“中国曲艺之乡”成果。
加强和改进群团组织工作。有序推进共青团基层改革,统筹抓好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等。
在实干中转作风 以从严治党推动发展之变
沁源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严的基调、实的作风,坚定不移管党治党,努力把全县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引导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真抓实干、担当尽责。
提升干部能力本领。深化拓展“五学”,持续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深化五学提能力、建章立制抓落实”讲课活动,提升各级干部的履职能力;推行“一线自查答卷”工作法,倒逼乡镇、部门主动发现问题、整改问题,鲜明树立实干导向。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引深“三个一批重点村社”治理整治,134个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共建联建,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39名,完成18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举办农村(社区)“领头雁”、驻村干部、基层治理培训18期,筑牢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严肃正风肃纪反腐。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扎实开展纪检监察队伍教育整顿,引深清廉沁源创建工作,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