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来自指尖上的“非遗”献礼
潞城区:来自指尖上的“非遗”献礼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图腾,千百年来,我们将其附着于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当中,剪纸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艺术载体。
李海燕,长治潞城区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同时也是山西省民间剪纸协会会员。龙年的脚步渐近,李海燕没有忘记这是剪纸艺术一年里最重要的亮相时刻,凭借着烂熟于心的技艺,应景地创作出了多幅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龙年剪纸作品。记者到来时,李海燕刚刚完成一幅龙年剪纸作品。她仔细端详,出神地将眼前的作品与脑海中龙的形象一一对照。其中一幅时下流行的静电直贴款窗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便是李海燕为献礼甲辰龙年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二龙捧福》,只见两条巨龙将象征“福禄”的葫芦捧在中间,葫芦的顶端是炎帝像,中间是上党门,下方流淌的是那条长治人民的母亲河——浊漳河。两侧分别是康养福地卢医山以及象征红色革命基地的缩影,最下方寓意“和美”的荷花托起了潞城的昨日与今朝,寄予了对未来的祈盼和祝福。据悉,这幅作品版权已被有关单位购买并印制成窗花在市场销售,所获版权费用李海燕已悉数捐赠给了特殊教育学校。
提及与剪纸的结缘,这还要从李海燕的童年说起。童年时的李海燕是和姥姥一起度过的,每到过年,姥姥都会剪窗花、糊花灯,为孩子们做虎头帽、虎头鞋。“这些往事给我留下深刻的技艺,在姥姥的带领下,我也从最开始简单的花样,渐渐能够完成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李海燕说道。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李海燕愈发喜欢这种通过一张纸便可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但她也意识到,作为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艺术,剪纸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浪潮中有日渐式微的态势。直至学习美术专业的李海燕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她终于找到了传承这项非遗技艺的时机与方法:“毕业之后,我成为一名美术教师,就有机会把剪纸带进课堂,让孩子们接触到剪纸。2016年我们学校成立了剪纸社团,2019年我加入到山西省民间剪纸协会,并成立了潞城区实验小学剪纸基地,搭建起一个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剪纸、学习剪纸的平台。”
李海燕告诉记者,在她教授的学生中,不少已经在省级、市级的比赛中崭露头角,这给了李海燕极大的信心。环顾四周,一幅幅意趣盎然的剪纸作品凝结着李海燕老师的心血与学生们的热爱。在这里,学生们专注地学着老师的样子折纸、起稿、剪制,没几下便交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剪纸作业。学生申韵琼向记者展示她刚刚完成的剪纸作品,是一串小灯笼:“我很喜欢剪纸,李老师教会了我很多剪纸技巧。看!这是我剪的小灯笼,快过年了,我要把它贴在我家的窗户上。”
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剪纸又何尝不是。采访期间,记者切身感受到指尖上的“非遗”所独有的魅力,也相信时代的浪潮不仅不会将其淹没,相反,时代将赋予剪纸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的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接下来我们不仅仅要把学校社团建设好,还要走进社区,让更多的人学习剪纸,让剪纸艺术回归生活,同时将传统剪纸和现代剪纸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让剪纸这一传统文化紧跟时代,焕发活力。”李海燕说道。 (孙超 段婷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