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花灯“上新” 照亮村民“幸福路”
潞城区:花灯“上新” 照亮村民“幸福路”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临近春节,长治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的手工制灯匠人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走进位于西流南村的潞源彩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花灯制作车间,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头顶色彩艳丽、造型各异的花灯所吸引。
作为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又叫彩灯、灯笼,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是喜庆、祥和的象征。在西流南村,每到农历新年,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手工制灯的传统也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延续。铁丝做骨架,彩布披上身,车间内的工人们动作娴熟、有条不紊,穿灯架、烫印花、糊灯面、粘金饰、挂流苏……忙得不亦乐乎,似乎要把一年的喜悦和来年的希望都融进绮丽的花灯里。
今年35岁的张磊是潞源彩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从西流南村走出的创业者,“我从小就知道西流南村的祖祖辈辈都会做花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办起了彩灯厂,工人也都是我们村上做花灯的好把式,想把西流南村的花灯文化做大做强,让更多人了解咱们西流南村的传统文化。”
从此,“庭院经济”在西流南村亮相,零零散散的小作坊汇聚成主产业,心灵手巧的村民们则变身花灯“匠人”。村民刘大琴今年62岁,不仅是种庄稼的好手,同样也是扎灯笼的行家:“我是小时候跟着我母亲学会做花灯的,年年都做,但不好销售,今年通过咱潞源公司能卖出去了,做多少销多少,一个花灯,我可以挣30元到50元不等,每个月能挣2000元。”
一盏盏花灯营造出浓浓的中国年味,也照亮了村民的“幸福路”。作为传承千年的古老手艺,花灯既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致富、支撑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也承载了人们最质朴、最原始的情感。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有大批游客来到西流南村赏花灯、品年味,寻找记忆中的旧时灯火。“凭借扎花灯这个手艺,现在西流南村家家户户都搞起了‘庭院经济’,农忙过后,人们在家就能挣上钱,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也得到了传承,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也希望大家伙春节假期来我们西流南村游玩,赏花灯。”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第一书记韩春雷向周边市民发出邀约。(孙超 申婷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