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披锦绣 乡野奏强音

——潞州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中山头村秋谷里露营基地

下秦新村展新貌

特色中医解民忧

史家庄村旧貌换新颜

“四好农村路”奔向幸福生活

零工市场寻新路

休闲度假乐趣多

入户排查问民情

体育竞赛增活力

基层走访听民意

绿树掩映下的乡村、阡陌纵横的柏油路、干净敞亮的休闲广场、夹道而立的太阳能路灯;优化升级的城乡基础设施、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文旅康养旅游、因地制宜的都市休闲农业……一个个和美如画的乡村镶嵌在潞州大地的东山西水之间,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旗飘扬增活力,乡村如诗又如画。今年以来,潞州区坚决贯彻省委、市委关于巩固衔接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工作扎实有效,成绩显著,呈现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良好态势。

精准施策 合力坚守底线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潞州区聚焦国考省考反馈共性问题和督查暗访发现的问题,坚持“动态排查、重点监测、结亲帮扶、政策兜底”的原则,采取全面查、三级包、点对点三项举措,坚决守住防止致贫底线,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

截至目前,全区共识别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监测户45户130人,将192名城镇低收入人员确定为结亲帮扶对象,并分类采取相应措施。针对监测对象,明确包联镇街处级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实行“一镇一人”分片帮扶,选派24名优秀干部担任所涉村第一书记,实行“一村一人”驻村帮扶,抽调45名科级干部按户蹲点,实行“一户一人”蹲点帮扶;对192名结亲帮扶对象,全部建立处级领导和镇街干部双包联机制。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依托辖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帮扶就业41人,发放稳岗、就业、交通补贴11万元;对无劳动能力的,办理低保21户32人,对64人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帮扶,为6名在校大中专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贴,监测对象年人均收入达1.55万元,同比增长25%。

夯实基础 铺就振兴之基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2023年,潞州区立足区位优势,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明确农村“厕所革命”要聚焦“整改完善、稳进提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聚焦“协同治理、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聚焦“补齐短板、提升水平”,村容村貌提升要聚焦“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这一具体工作举措,按规划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方面,聘请同济大学设计团队,科学规划发展蓝图,结合产业发展、生态优势、风土人情,高标准完成漳泽湖、老顶山、塔岭山“一环两线”三大片区规划,涉及8个镇街31个村,总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目前,塔岭山片区已进入实施阶段。

另一方面,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跟市域发展规划,在滨湖片区、高铁片区率先打造29个省、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以点带面推进全域示范创建。先后改厕3.6万座,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3座、生活垃圾中转站78座,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4.2公里,完成集中供暖改造4.5万户,改造农村电网20公里,实施16处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和15项农村饮水安全养护工程。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撤并改造农村学校14所,20所乡村中小学与主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完善市、区、镇、村四级医疗体系,构建“1+17+N”零工服务网络,快递物流实现村村通,客运交通实现全覆盖,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五种模式 发展产业经济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为做好这一文章,潞州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出五种产业发展模式,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一是城改带动型。以马坊头、附城、史家庄、梁家庄为代表的21个村,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资产增值,带动村民增收。目前,已完成整村改造的马坊头、史家庄等5个村,集体拥有商业面积19.3万平方米,价值约20亿元。

二是租赁拓展型。以紫坊、新民、捉马、鹿家庄为代表的22个村,依托主城区三产集聚优势,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建市场、搞仓储、开酒店,增强集体造血功能。目前,新民村腾笼换鸟成功培育了10余家企业,年集体收入达1600余万元。

三是文旅康养型。优美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凭借资源优势,潞州区紧抓生态发展,着力从保护自然中寻找机遇,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探索出文旅康养发展道路。“今年投资1200万元,建设一田一墅民宿项目,带动了周边康养产业发展。”双桥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学军说。今年,潞州区因村制宜,依托“东山西水”生态优势,积极推动以双桥庄、滴谷寺、南石槽、张祖为代表的24个村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四是特优农业型。以南垂、果园为代表的41个村,发挥临城近市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特色种植,推动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果园村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果蔬花卉种植繁育基地项目,解决就业100余人,年收入100余万元。

五是村企共赢型。以南村、霍家沟、王庄、杨暴为代表的18个村,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发展专业镇,村民入股企业,实现村、企、民多方共赢。如今,霍家沟村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目前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56亿元,村民每人每年分红可达6.5万元。

全区农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8个,30万元以上的占86.6%,全面消除了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今年1月至9月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

治理赋能 成就和美乡村

和美,是乡村的最好内蕴。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潞州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圆满完成5个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和8个“三个一批重点村”监督治理,对118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星级评定,对6756名农村党员实施积分制管理。目前,已有两名四星级村干部通过专项招聘享受到事业编制待遇,大大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热情,更好发挥了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此外,潞州区还通过深入开展“清化收”行动,新增地源1.1万余亩,增加集体收入8224万元;建立完善农村三级网格体系,选优配强503名农村网格员,推动农村管理实现精细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评定1.87万户六星级以上文明户,南村、马坊头等5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故南、喜峰等9个村被评为“全省文明村”,成功举办山西省村BA选拔赛,乡村文化振兴迈出了新步伐。

村貌焕然一新,乡野生机勃勃。乡村振兴的新故事正在潞州希望的田野上不断上演,未来将是更宜居宜业的和美潞州。(石俊义 张迅 马学勤)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