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撑起产业兴

——沁县规模化种植助力沁州黄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聚焦三农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5月22日,小满时节,一场好雨为沁州黄谷子播种提供了良好的墒情。在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京东超市万亩沁州黄标准示范基地建设现场,除草耙耢整地机与铺膜播种机正在紧张作业,传统的执犁播种和智能覆膜机器人播种也同时在进行。“传统方式+机械化+智能化”,共同奏响沁州黄谷子播种的“协奏曲”。

作为沁县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示范点,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订单生产、全程托管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流转土地5000亩,打造集品种展示、技术集成、科研示范、单产提升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高效益试验示范基地,为全县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样板。

今年以来,沁县围绕沁州黄主产区定位,把做强做大做优沁州黄产业作为特优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抢抓全市全力推进小米产业振兴的契机,在沁州黄规模化种植方面发力加码。

政策激励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围绕标准化、规模化(200亩以上)出台扶持政策,每亩补助标准由原来的300元提升到400元,并购买保额600元的谷子物化成本保险;对连片200亩以上的基地,每亩给予600元补助和价值185元的滴灌设施补助;连片500亩以上的,对谷子种植专用除草耙耢整地机和中耕机再进行补助,最大程度调动经营主体种植积极性。目前,培育壮大谷子社会化服务主体10个,通过订单、流转、托管等方式,共建设定昌镇东段庄、故县镇徐村、沁州黄镇南凹村等20个集中连片基地,其中,5000亩基地1个,200亩以上的基地19个。

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是规模化发展沁州黄产业的支撑。农业部门把做好技术服务为己任,引进谷子除草耙耢整地机、铺膜播种机、中耕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等新机具20台,机械化程度提高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谷农的劳动强度和用工时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种植谷子2.6万亩,有效缓解谷子播种因气候干旱难逮苗的“卡脖子”难题。发展适时早播谷子240亩、冬小麦+夏播谷2600亩,引入幸福农法生态种植体系,建设“六零”生态沁州黄小米种植示范基地100亩。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让沁州黄谷子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根本保证,推动沁州黄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地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今年,沁县在2024年创建成功的7.8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创建面积,确定了每年新增绿色基地1万亩的目标,不断巩固扩大国标认证成果。

如今,沁县农业发展正迈向新高度。在农业生产领域,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模式全面铺开,成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密钥。这一模式不仅成功攻克沁县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难题,更在提升质量与效益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推动种植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稳健前行。同时,沁县积极构建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紧密联结机制,在品种选育、耕种操作、田间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实现统一规划,有效化解了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的现实困境。曾经分散零碎的小田,通过整合汇聚,蜕变为连片成方的大田,开启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新篇章。

从精准播种到智能灌溉,从绿色防控到高效收割,各个环节都彰显着现代农业的魅力。这种转变,是沁县农业从传统迈向现代的生动实践。(李玉娥 李琼)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