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特优路 打创新牌
——聚焦“沁州黄”小米品牌成长脉络
走特优路 打创新牌
——聚焦“沁州黄”小米品牌成长脉络
沁州黄基地谷子正在收获。
9月14日,沁州黄集团董事长石耀武(右)和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中)、山西农大教授韩渊怀(左)在沁州黄集团谷子示范基地察看谷子长势情况。
米粉生产车间。
检测检验中心对小米深加工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员工直播销售产品。
沁州黄标准化种植基地。
“世界小米在中国,中国小米看山西,山西小米数沁州”。“沁州黄”小米自古以来就是皇家贡品,在晋东南一带,流传着“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的民谣。在我省公布的首批66个“有机旱作·晋品”名单中,“沁州”牌沁州黄小米名列首位。。
近年来,沁县将沁州黄小米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沁州黄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以沁州黄小米为基础产业,将小米深加工产品作为主导方向,集谷种繁育、基地种植、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成长为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谷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单位。“沁州”牌沁州黄小米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优质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殊荣;“沁州”注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以沁州黄小米为主要原料的谷之爱婴幼儿米粉、药食同源功能米粉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备受欢迎。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确保一代名米永葆市场活力、持续造福乡亲、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当地不断展示推广“沁州黄”小米品牌形象,加大高科技产品研发力度,持续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快速推进小米主粮化发展进程,走出一条特优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之路。
有机旱作种植,建好优质谷子基地
秋高气爽日,正是收获时。9月28日,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沁州黄小米大会在沁县拉开帷幕,10万亩谷子开镰收获。在定昌镇东岭头村谷子种植基地,地头的驱鸟器不时鸣叫,时刻为成熟的谷穗保驾护航。谷场旁边的谷农们挥舞着打谷板,为这场收获增加了更多的仪式感。
村民王广明早在几天前就清理了地里的灌溉管,以便于机械进地收获。“现在种收谷子都是机械化了,一次能播4行,播种、铺膜、滴灌、施肥一次完成,收获的时候更省事。我除了种自己的十几亩地之外,还在沁州黄公司季节性打工,每天挣七八十元。现在的日子好过着呢。”
王广明今年64岁,身材精瘦,是个利索人。嫁到文水的女儿家里养着牛,自己家的谷子收了之后,秸秆就运到女儿家给牛当饲料,一点也不浪费,实现了生态的绿色循环发展。
东岭头村海拔1100米,是理想的谷子种植地。近年来,沁州黄公司坚持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艺相结合的有机旱作制度,五环联动建设优质谷子原料基地,精心选择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有独特红沙土壤、通风采光好的向阳地、坡岭地进行种植。采取三年轮作、熏土沤肥、中耕除草、秋耕壮垡、粮药间作等传统农耕方式,以及宽垄密植半精量播种、宽窄行交叉种植和渗水地膜覆盖机械穴播等现代先进旱作农业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上实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有机农药防治,确实保护好沁州名米种植净土,为消费者提供有机、绿色产品。
“今年我们村集体的300多亩土地,和沁州黄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提供化肥补贴、免费种子和服务,轮作过程中一年还补300元。年景不好的时候收购谷子都是保护价,老百姓收入稳定,都特别满意。”东岭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国伟告诉记者,村里的谷子是早春播谷子,可以有效实现秋雨冬雪春用,解决谷子春旱难以播种、难以保苗问题,用的是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旱作技术,病虫害相对少,产量增加10%以上。
“沁州黄”小米产业联系着千家万户,公司董事长石耀武介绍:“我们联合7家公司、18个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和部分谷子种植大户,组建成立了沁州黄集团小米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了联合体内各方优势互补和利益融合,推进了沁州黄谷子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种植。”
“对联合体内的订单谷子,我们都是以高于市场价格按不同等级优质优价全数收购,普通谷收购价每斤4元,有机谷每斤8元。基地严格实行统一规划地块、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订单收购的管理方式,把有机、绿色的种植标准和技术规程落到实处。”公司基地部经理王峰表示。
目前,全县已建成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基地31万亩,三年一轮作,每年种植10万亩左右。发展小米专业公司、农民合作社30多家,种植户3万多户,小米年产量超过3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小米产业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持续科技创新,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相传远古时沁州是一片湖水,东南的檀山顶栖息着凤凰。某年大旱,作物干枯,唯有凤凰台几株野谷长势良好。从此人们在此播种,经年培育,谷子越来越圆润晶莹、香甜可口,人们相信这是凤凰衔来的神种。
远古时期的凤凰真假未知,如今沁州黄公司“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坚持科研攻关、培育优良谷种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近年来,公司聘请国家级、省级育种、植保、土肥等方面的专家成立专项科研小组进行良种选育,选择不同品种、不同肥料、不同配方、不同地块,大范围开展优质谷子品种对比试验、山西省区域品种对比试验、杂交后代的选育试验等一系列科研活动,成功选育优质、高产、抗旱、抗病性更强的“沁黄3号”,适合轻简化种植的“沁黄4号”,以及香味更浓、颜色更黄的“沁黄5号”等优良品种。在保持沁州黄品种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了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春旱秋涝、产量不稳定,病虫害侵蚀,劳动强度大、用工投入多,质量难控制、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从源头上保障了产品品质。
39岁的张君是公司的育种科研员,他说:“来公司15年了,参与育种工作七八年,负责与各级专家联络,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刁现民,山西农大教授韩渊怀都经常来指导并参与我们的育种科研工作。”
在沁州黄小米大会上,刁现民表示,山西小米品牌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市场认可度,始终占据领先地位。沁州黄作为山西小米的杰出代表,更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全国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近年来,沁州黄公司最大的发展亮点就是立足科技创新,坚持市场导向,以沁州黄小米为主要原料开发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这也是公司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大,倾注时间、精力、心血最多的一个板块。开展了八大课题研究,着力研发谷之爱婴幼儿低敏米粉、儿童功能小米米粉、药食同源功能米粉、五色谷物果蔬粉、小米挂面、小米桃酥、米糠油等深加工新产品,以及杂粮快熟粥产品。
2008年公司启动深加工产品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谷之爱婴幼儿营养小米米粉,汇聚我国谷物专家、营养专家、婴幼儿专家的集体智慧,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全自动现代化年产1万吨的谷之爱婴幼儿营养小米米粉生产线,2011年成功推向全国市场,受到消费者和客商青睐。之后,又研制开发生产出含有红枣、胡萝卜、钙铁锌等成分的冲乳和调糊两大类别25个品项,实现了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产品换代,引领全国的小米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9月6日,公司技术开发部总监梁蕴涛告诉记者:“我们与中国农大、江南大学、山西农大等高等院校都有合作,八项研究课题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五色谷物果蔬粉、婴幼儿低敏米粉产品已经上市,小米挂面、杂粮快熟粥产品正在进行中试和保质期测试,即将交付生产。”
传承接续奋斗,名米实现高质高效
说起“沁州黄”的品牌发展之路,不得不提到耿聚平的名字。
上世纪80年代,面对谷种严重退化、濒临灭绝的现状,常年从事沁州黄研究的耿聚平女士主动请缨,承担起了对沁州黄谷种“提纯复壮”的工作,历经6年,成功培育沁州黄84012、84017两个谷子优良品系,打破了“不能下山、不能高产、不能施肥”的禁论,使沁州黄这一珍稀名品物种得以传承,在1986年、1988年石家庄和洛阳召开的两次全国赛米会上,沁州黄谷子新品系84012获得冠军,再现名米风采。
2000年,石耀武传承了共产党人耿聚平的初心,扛起了沁州黄发展的大旗,20余年艰苦摸索奋斗,以振兴传统品牌、推动沁州黄小米产业化为己任,走基地、访农户、下市场、搞科研、做培训,不断开拓新产品、探索现代市场模式,以匠心坚守品质,以良心打造品牌,实现了产品换代升级和企业转型,把“沁州黄”打造成了全国驰名品牌。
回想创业经历,石耀武感慨万千:“当年没有办公场所,没有销售渠道,更没有周转资金,还欠着各种费用。为了贷款的事儿我跑前跑后,到处求人;为了开拓市场,我带着销售人员在北京住地下室几十天,一天5块钱吃两碗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如今的沁州黄小米已经香飘世界。谷之爱婴幼儿营养小米米粉,获得3项国家专利,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产品销售市场已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200多个地级城市,终端销售点达到1万多个,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
为确保沁州黄谷子一年四季品质不变,公司今年又建设库容量5000吨、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高标准低温储藏库。公司总经理石磊说:“库里的谷子都是按乡镇、按地块、按品种分类储藏,谷子常年保持在-1℃—2℃的环境,杜绝了存放期间发生氧化,延长了谷子的生命周期和保鲜度。”
公司引进安装了年加工2万吨、自动化、全封闭、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小米加工生产线和两条小米真空、充氮包装自动化生产线,加工时要通过再次精选进行除尘、除杂,然后经过两道砻谷程序,再进入四道碾米过程,最后经过进口色选机色选,整个加工、包装过程在全封闭中进行,产品严格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加工精度,确保洁净安全、健康绿色。同时,投巨资购置一整套国内最先进的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脂肪检测仪等食品质量检测、化验、分析专用设备,成立了品控化验检测中心,从硬件设施上为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了条件。
定昌镇烟立村村民刘万春,既是种植户,又是公司的优秀基地管理员,“我负责400多亩地,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把自己负责的地转一遍,农户种植中遇到的普通问题我都能指导,在谷子生长的关键阶段,公司还会请专家来讲课培训。”
品牌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打开市场是关键。
沁州黄公司通过持续改进产品包装设计、与高端KA渠道深度合作等途径拓展互联网新零售领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会、在我省各大旅游区打造体验店、举办小米文化节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对品牌系列产品进行深度宣传,线上线下双线发力,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销售额持续稳增,成为我省一张响当当的亮丽名片。
众人拾柴火焰高。沁州黄小米品牌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
沁州黄公司被列为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单位,并获得国家财政政策资金支持;沁县连续三年出台推动沁州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有机基地每亩补助300元;2023年,沁县入选我省谷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县,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建设主体,获得中央财政及各级资金3600多万元,实施谷物药食同源饮品开发及加工、小米品牌市场建设等项目;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整合资金支持公司建设3200亩谷子良种繁育基地,2024年建设谷子制种基地4000亩,2万吨中老年营养小米粉生产线建设项目获得亚行贷款包容性农业产业融合项目支持……
屡遭“花式”侵权,品牌保护如何有力有效
随着“沁州黄”品牌的市场人气高涨,各方“李鬼”也相继粉墨登场,线上线下搭便车销售、蹭品牌销售等侵权事件频发。
“我买到的‘沁州黄’小米正宗不正宗?”是消费者问得最多的问题。
而沁州黄公司也想知道除了自己的销售点还有哪里在卖所谓的“沁州黄”小米。
包装袋被盗印是最常发生也是侵权成本最低的,尽管公司已经采取各种手段防伪,但是依然防不胜防。
“我们‘沁州黄’有机谷子三年一轮作,种植、管理成本很高,一斤有机谷子的全套种植成本至少得15元。但是有些电商平台打着我们的牌子一斤有机米卖12元,很明显是假冒伪劣产品。”说起这个话题,石耀武深叹一口气,“维权过程中需要组织人员收集侵权证据,甚至跨区域打官司,这些年花在维权上的时间、精力、金钱不在少数,如果能将这些资源用于企业发展,企业会更壮大。”
沁州黄公司办公室主任陈铭峰介绍:“不少无良商家模仿我们的商标字体,把‘沁州黄’写成‘三心州黄’‘沁卅黄’,他们利用消费者的粗心大意,能赚一票是一票,严重损害了我们品牌的利益,对于我们来说,维权难度非常大。”
“沁州黄”小米品牌的打造,凝聚着政府、企业、专家、农户诸多方面的心血和汗水。然而,品牌的受损,也许只在一夕之间,只在一个直播间的“坐享其成”。
虽然有多部法律法规综合保护,但随着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蓬勃兴起,网络平台依然成为农业品牌侵权的重灾区,对于品牌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挑战。
品牌受损会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保护农业品牌,不仅可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重要的是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省农业品牌化建设步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省有绿色有机农产品21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76个,153个优质农产品录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位列全国第10。
如何进一步保护好品牌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加强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管理是必选项。
山西省品牌研究会秘书长田德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农产品产地防伪溯源码和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保护等构成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保护基础。面对新的消费环境,我认为在运用法律保护、政策文件完善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的同时,要通过提高消费者品牌认知、品牌创建者自主品牌培育理念,以及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来加强品牌保护。首先,要培育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度,营造科学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其次,引导品牌创建者培育自主品牌意识,通过差异化品牌战略占领市场;再则,就是利用行业商协会等社会力量为农产品品牌保护和规范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公益维权。”(王秀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