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挂面铺就乡村致富路
手工挂面铺就乡村致富路
工人在制作挂面。
工人对挂面进行打包。
和面、搓条、盘条、绕条上辊、拉条、上架晾晒……12月6日,在襄垣县王村镇店上村的山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手工挂面生产车间,工人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动作娴熟地制作挂面。院子里,正在晾晒的挂面如银丝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面香。
“在家门口上班,一年四季有活儿干,收入还稳定。”李连是店上村村民,平日里在挂面生产车间负责打包、分拣工作。过去家庭收入主要靠丈夫外出务工,听说村里的手工挂面厂招聘工人,她第一时间便报了名。经过培训,她已经熟练掌握了手工挂面加工制作的各个环节。
山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深加工、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以及农林牧渔开发、农商文化发掘与保护、农业科技研发及技术推广、农业品牌连锁经营和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科技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西省科技民营企业”“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襄垣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手工挂面制作是一个细活儿,要经过二十几道工序,这样做出来的挂面洁白光韧、耐煮耐泡,入口绵润爽滑。”公司负责人李艳军一边指导工人挂面一边介绍,晒面的时候,需要将挂好的面用棍子分散开,然后下边负责拉伸的工人需要有很高的默契度来配合拉伸,用力过大容易将面条拉断,用力小的话,拉伸的面条又比较粗,因此在每一步制作中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2012年,为响应国家转型发展的号召,带动本地村民尽快致富,李艳军从运销行业转向从事农业产业经营,自筹资金6000多万元创办了山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近年来,该公司实行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并积极探索“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电商平台”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市场牵动企业、企业依托协会、协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产业形式,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襄垣手工挂面是一项千年文化遗产,制作技艺多靠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但质量参差不齐、制作环境差,多以家庭小作坊加工为主,严重制约着手工挂面行业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天下襄”组织5家手工挂面生产企业和200余个挂面家庭作坊成立了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协会成立后,会员几乎遍布全县各乡镇。
此外,公司还设有天下襄职业农民培训学校、面粉营养研究所、手工挂面研发中心、全指标食品化验所、3000立方米恒温仓储库、粮油交易展示厅和农副产品交易展示厅、襄垣手工挂面文化体验园、“襄垣手工挂面”全国连锁加盟机构等,打造了一条从田间到舌尖的农业产业生态循环链。
在李艳军眼中,他做的不只是挂面,而是一种技艺传承,面里有历史、有故事。特别是利用当地优质的“仙堂山”面粉制作手工挂面,能让更多人知道襄垣县丰富的物产,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目前,该公司有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为省级传承人,一直以来,李艳军都秉承着“取材于自然,制作于手工”的理念,制作的手工挂面品质优良,筋道可口,已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富民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多年来,公司以“科技兴农,创业富农”为经营理念,聚集科技、人才、资金、信息、政策等资源,面向种植农户、返乡青年、创业大学生以及退伍军人、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群体,通过技术培训班、种植基地操作示范、专家到户服务、召开技术交流会、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等服务模式,为农户答疑解惑,主要涉及小麦和小米培育、种植、病虫害防治、手工挂面技能操作等内容。另外,还定期邀请专家能手、种植大户分享种植经验、市场动态等信息,带动农户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种植农户的技术水平,促进种植基地增产增效。
同时,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该公司在2022年联合王村镇和善福镇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整合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分别打造了店上村和赵家烟村手工挂面生产基地,年产襄垣手工挂面50万斤,提供就业岗位50个,帮助解决乡镇村民就业,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有效激发村级内生动力,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
“品牌天下襄,品质赢天下”。李艳军望着院子里晾晒的挂面,信心满满地说:“公司将始终秉持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开拓新的市场,将襄垣手工挂面打造成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力争成为国际化农产品品牌。” (李盼 张国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