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研试验
“三新”助推农作物“两年三作”
潞城区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研试验
“三新”助推农作物“两年三作”
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村民覆地膜。
金秋,收获累累,播撒希望。连日来,潞城区抢抓当前有利天气,积极开展冬小麦播种工作。
一眼望去,农田里,播种机来回穿梭作业,将一粒粒小麦种子精准撒进土壤。能在这个时节实现冬小麦播种,得益于全生物可降解渗水地膜这项新技术的实施。全生物可降解渗水地膜除了具有保水、渗水、堵草、抗早霜冻的作用,更关键的在于它可以通过土壤里的理化因素进行分解。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姚建民说:“等到小麦快收的时候,这个膜就分解完了,是一个非常环保的材料,覆膜要比不覆膜增产50%至60%,幅度是非常大的。”
在微子镇王都庄村,刚刚收完大葱之后的耕地已经全部旋耕完成,此时也正是冬小麦播种的黄金时期。“大葱收了以后,这片地就闲置了,现在种上冬小麦,等明年收获以后,还计划种夏播谷子或者玉米、糯玉米,这样就实现了粮食作物的‘两年三作’。”农业技术人员贾双龙说道。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安全,人、地、技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潞城区积极探索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研试验,农作物“两年三作”得以实现。
潞城大葱一般在每年五月下旬播种,十月中旬收获;小麦在十月下旬播种,来年六月中旬收获;青贮玉米在六月下旬播种,十月中旬收获。这样一来,就可实现大葱、小麦、青贮玉米“两年三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农业技术人员贾双龙说:“如果这项成果示范成功的话,可以大大提高潞城地区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实现细粮化。”
近年来,潞城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压紧压实粮食生产任务,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加强科学管理等举措,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田增粮、农民增收。(申婷婷 杨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