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守护 永不停“析”

——长治市医院肾内科全力保障患者定期透析医疗需求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卫生医疗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没问题,一切正常!”

11月28日晚10时30分左右,长治市医院肾内科护士崔霞看着眼前透析仪上的数据逐渐趋于正常,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她先向病床上的张阿姨示意一切正常,随后转身向守护在封控透析室外的科主任刘菊红做了一个“OK”的手势。

其实,对于已经在市医院进行了一年多透析治疗的张阿姨来说,肾内科的一切她都不算陌生,甚至和许多医护人员成了很好的朋友。这次治疗之所以如此“艰辛”,还要从11月25日说起。

这天,张阿姨在市医院做完透析之后,因担心80多岁的婆婆,便去了婆婆家。当天晚些时候,她便看到了潞州区临时静默的消息,且婆婆所在的小区被划定为高风险区。

这下可急坏了张阿姨。作为一个尿毒症患者,她必须通过每周2-3次血液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静默之后,她日常的透析治疗能不能如期进行?从家到医院该怎么去?何况自己目前所在的小区还是高风险区。一系列焦心的问题萦绕心头,张阿姨彻夜难眠。

与张阿姨一样彻夜难眠的,还有市医院肾内科的医护人员。疫情当下,因为特殊的治疗模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法做到“居家不出”,他们不得不往返在家与血液透析中心这条“生命线”上,而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肾脏专科医生就是这群特殊患者“生命线”的守护人。

市医院肾内科血透室共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0余名,日均透析患者100余名。在全区实行社会面临时静默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血液透析患者顺利进行治疗的同时,又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院内交叉感染?这成了医院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该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安排调度,医务、院感、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积极想办法、拿措施、解难题。他们迅速启动肾内科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针对高风险区、封控区等血透患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隔离透析方案,通过分院、分区、分时段治疗,既保证患者及时方便就医,又保证院感安全。

同时,肾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紧急返岗,执行24小时全天候待命制度,随时根据血透患者的特殊情况实施应急处置,确保各项治疗工作正常有序运行。

在接下来的5天里,肾内科25名医护人员和10多台透析机“火力全开”。从早上6时,到晚上10时许,他们住在医院“连轴转”,分三班为患者进行治疗。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管路预冲、上机透析、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处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运作,从预检分诊、接诊、治疗到终末消杀,每个环节都细致谨慎,全力严防死守,抓牢做实院感管控各项工作。

为畅通患者就医渠道,肾内科还安排专人作为工作联络员,通过电话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并主动与临时封控社区小区联系对接,协调安排好患者的封控透析时间,形成了“医院、患者、社区”三方的紧密联动——由社区为患者做好防护后,安排专车接送到医院指定地点,医院安全保卫科工作人员提前做好道路管控及引导,通过专用通道进出血透室。转运实行全程闭环,有效地避免了社会面传播风险,全力保障了尿毒症患者无障碍常规透析治疗绿色生命线的畅通。

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让张阿姨放下了心中的焦虑。“26日一大早我就给刘主任打电话,看怎样进行治疗,结果她告诉我医院已经做好了准备。”张阿姨说,“原来我担心自己在高风险区,医院不会接收。结果我是在封控透析室做的,很安全还便宜。特别感谢他们周到的医疗服务。”

据刘菊红介绍,目前科室内设置的封控透析室工作流程顺畅,每班次透析治疗结束后均会按疫情防控要求进行终末消杀。“进入封控透析室治疗的患者,我们一般都安排在日常工作的三班之后,另外再加一班。这样一来,虽然医护人员辛苦,但给高风险区的患者减轻了就医负担。”刘菊红说,“如果他们进入隔离病区进行床旁血透,每次的费用得3000多元,一般老百姓真的负担不起。医者仁心,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还必须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冯波)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