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
“密切接触者××行程轨迹:×月×日×时-×时乘坐由×地至×地的高铁(班次××××);×时-×时在×地逗留,×月×日×时-×时乘坐×车(车牌号××××),×时抵达×酒店;×时-×时在×地用餐……”
近日,长治市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人员接到省疾控中心发来的协查函,要求对一名密接者开展流调工作,需在24小时内将密接者协查信息收集汇总进行上报,同时还要完成重点人群的排查工作。如何在最短时间摸清密接者的行动轨迹,找到所有次密接者?
接到市防疫部门通知后,壶关县疾控中心流调组马上行动。“别着急,慢慢想,您现在提供的信息越详细、越全面对我们的排查工作越有利……”办公现场,电话问询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记录每一条信息,了解每个行动轨迹,梳理每条线索……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俗地讲,流调就是摸清病例或密接者的行动轨迹,捋清病毒传播链条,通过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搞清楚其在过去每一个重要时间里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市疾控中心主任原超普介绍。
每一次流调,都是与时间赛跑。“越早精准高效完成流调,对保护市民安全就越有利。”原超普说。第二天一大早,市疾控专家组前往壶关县,路上原超普反复叮嘱工作人员:“一刻不能误,一人不能漏,用我们的专业找出所有‘潜伏者’。”
约40分钟的车程后,到达壶关县疾控中心。
善于询问,让流调对象敞开“心扉”是每一个流调人员必备的基本功。“密接者本就紧张、焦虑,再让他们回想14天的事情确实有些困难。”壶关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组长秦丽丽说,问问题不难,难的是怎么让密接者回忆起自己的行程细节。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侯莹是专家组成员之一,在她看来,除了事无巨细地询问,在琐碎的信息中查找有效信息,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从对方的面部表情、言语表述中捕捉关键信息,去粗取精,条分缕析,逐步整理归纳出完整的轨迹图。
“流调工作很难一次完成,有时密接者记忆模糊,或出于一些原因不愿意如实讲述,就必须去找他们的亲朋、同事、邻居等进行补充流调,还要提醒对方查看支付宝、微信等App的付款记录、聊天内容,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记忆’,还要通过查看监控、查找交通轨迹等其他渠道获取补充行程轨迹,更完整地还原他们的行程轨迹。”侯莹说。在与市疾控专家交流学习后,壶关县流调小组再次流调,进一步完善密接者的行程轨迹细节。
“流调员+民警”精准完成行程轨迹分析研判,实现了流调工作加速度。“传统流调方式靠的是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如今,除了‘现场+电话’,更有公安民警全程协同支撑,提高了流调的精准度,对密接者的调查甚至能精准到分和秒。”市疾控中心专家组举例说,如果有阳性病例上午到饭馆就餐,按传统的流调方式,上午在该饭馆用过餐的人都将作为密接者处理。现在公安部门运用科技,可以精准到每一位密接者,大大缩小了人群范围,节约了防控时间和成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张伟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公安部门职能,严密溯源、判定和追踪密接者、次密接者与时空伴随者,全力守护疫情防控长治阵地。”
经过多次流调、反复核实,23个小时后,一份全面详实地记录该名密接者活动轨迹的流调报告终于完成。目前,长治市卫健委、公安、工信、疾控等多部门无缝对接,连夜进行数据研判、流调溯源,对重点场所同源人员详细梳理、核实,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无遗漏地复原密接者的“轨迹链”,确保将可疑传染源全部纳入管控范围,全力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安全。(郭嘉)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