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彩,为紫砂陶注入长治元素
——专访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长治市工艺美术大师马琳
古韵新彩,为紫砂陶注入长治元素
——专访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长治市工艺美术大师马琳
马琳讲解紫砂陶制作技艺。张国平 摄
东盟-山西非遗文创展示会上,90后马琳带着10件紫砂壶作品和两件大型紫砂陶摆件参展,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次参展,让他惊喜连连。“现场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紫砂壶作品发自内心的喜欢。”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长治市工艺美术大师马琳说,从泥料的选择、制作工艺,到烧制方式、烧制温度等方方面面,观展者的问题都非常专业,国际友人把玩紫砂壶作品时的欢喜更是掩藏不住。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长治人,10年前,从深耕紫砂陶技艺的无锡工艺学院紫砂专业毕业后,马琳又拜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蒋琰滨先生为师,系统学习紫砂壶的制作技艺。通过十年磨砺,打下扎实基本功,马琳开始在传承中创新,创作出有自己符号的一些作品,并先后被云南省博物馆、中国淄博陶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岭南美术馆等文化单位永久收藏。
“从圆融饱满的圆器,到横平竖直的方器,再到栩栩如生的仿生器,都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艺术视觉享受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在马琳的观点中,上好的紫砂作品,不仅需要拥有高超技艺的紫砂艺人一招一式精彩演绎,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在玩壶赏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准。
展示会上,千姿百态的文创作品让马琳受益匪浅。“看到可以借鉴的很多元素,比如响铜器、八义窑红绿彩等,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的创作思路。”马琳说,跨界融合、多元呈现的想法在现场不时闪现。
“看到黎侯虎,想到可以把它做成茶壶上一个可爱的壶钮,可以是紫砂的、木质的,也可以是金属的,同时,壶身上也可以有图或型的呼应,更便于年轻人接受。”马琳认为,紫砂文化袭承茶文化而来,有着与生俱来的禅意,要让脚步匆匆的年轻人喜欢上喝茶品茗,静静体会一茶一世界的万千风景,需要在紫砂壶的制作上更多考虑他们的喜好和需求。
对于今后的创作,马琳认为,要把具有长治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如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和上党门、天台庵、法兴寺、九天圣母庙等标志性古建筑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让紫砂壶作为载体,使人们在轻松惬意、意境悠远的氛围中,更好感知长治本土文化。
“目前,紫砂作品受到众多国内外紫砂藏友的青睐,以后,希望能借助‘2024中国-东盟周’这样的高质量平台,走出国门,走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马琳心中充满无限憧憬。(丁宇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