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之乡唱响传承新曲

——长子县塑品牌强阵地激发曲艺文化发展活力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上党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长子县文化馆“周末艺苑”小剧场每周为群众献上精彩演出。 王斌斌 摄

一批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曲艺精品扣人心弦,一场场曲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支支曲艺文化传承队伍不断壮大……走进“中国曲艺之乡”长子县,剧场里的长子鼓书生动演绎,舞台上的年轻演员接力传承,彰显了新时代长子曲艺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长子县深入挖掘曲艺文化,扎实抓好曲艺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曲艺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推动曲艺文化传承,不断提升长子曲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擦亮叫响“中国曲艺之乡”文化名片,为全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做强品牌 引领曲艺创新

“山山岭岭、岭岭山山皆故事,传承文明五千年……”在“中国·长子神话艺术节——消夏文化周”开幕晚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鼓书传承人刘引红演唱的《神奇长子》,以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作为长子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种,长子鼓书被称为“上党民间文艺活化石”,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民间曲艺形式,在木板书的基础上吸收梆子、落子、坠子、道情而形成,既可以说大书,也可以唱小段,既可以表现各类人物形象,也可以描述各种生活场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

“长子鼓书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拥有鼓书说唱团体150多个,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已经成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长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爱红表示。

曲艺文化发展不仅要做强品牌,突出亮点,更要不断创新,丰富曲种曲目,打开曲艺文化市场。

素有“中国曲艺之乡”美誉的长子县曲艺文化氛围浓厚,曲种繁多,源远流长,这里有国家级非遗长子鼓书,省级非遗长子钢板书、长子道情、长子鼓儿词等曲艺种类。多年来,经过不断传承与创新,逐步形成了以长子鼓书创作为龙头,多种曲艺门类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

完善阵地 展现曲艺魅力

12月15日,长子县文化馆“周末艺苑”小剧场内气氛热烈,县曲艺队演出活动如火如荼进行,这是全县扎实推进曲艺文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长子县文化馆“周末艺苑”小剧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每周五晚邀请全县曲艺队、八音会、剧团等演出团体和个人举行演出活动,通过鼓书、小戏、歌曲、舞蹈、吹打等形式,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剧场满足各类中小型文艺演出,除周末常规演出外,还曾面向环卫工人、教师、卫生系统等社会各界进行专场演出。”长子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易明哲说,“‘周末艺苑’可容纳观众330人,每年常规演出80余场,主题性社会演出10余场,观众达30000余人次,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长子是远近闻名的曲艺大县,曲艺文化氛围浓厚,曲艺人才辈出……”在长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曲艺志愿者之家,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县文明办工作人员马小静为大家生动讲解。

曲艺阵地是传播和发展曲艺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长子县高标准打造“周末艺苑”小剧场、曲艺志愿者之家、曲艺排练室、曲艺培训室等曲艺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县文化广场、长子会堂等资源,积极开展曲艺文化活动,为曲艺文化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戏入校园 推动曲艺传承

从快板、小品、鼓书,到人人会曲艺、个个会展示,曲艺文化走进课堂;8大类100多门阳光蒙学校本课程,从“传统国学”“非遗传承”两大门类20多门相关课程入手,曲艺文化走进教材……

作为传播曲艺文化、培育曲艺人才、传承曲艺技能的基地和场所,长子县东方红学校积极开展曲艺文化进校园活动,以“进课堂”“进课程”“出成果”为抓手,普及曲艺知识,传播曲艺文化。

走进长子县鹿谷小学,学生们正在练习快板《长子的灯》,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曲艺文化。另一边,学生表演的鼓书说唱《精卫填海》引来众人驻足观看,校园曲艺文化传承氛围浓厚。

长子县鹿谷小学校长郝兵说,为进一步使本土曲艺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鹿谷小学成立相声、快板、鼓书社团,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的传承体系,真正让曲艺文化走进校园。

今后,长子县将积极推进曲艺文化传承发展,培育曲艺人才,扶持曲艺精品节目创编,把长子鼓书、快板、道情、钢板书等民间曲艺列入地方乡土教材,深入开展曲艺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大力发展曲艺文化产业,让长子曲艺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梁家秀)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