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矿山的技术明星、劳动模范、集团创新标兵,山西省技术能手、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但当问起最喜欢别人怎么称呼他时,他嘿嘿一笑:我只是一名由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普通工人,叫我“王老牛”吧,矿友们都这么叫。
他就是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工人王文胜。
从“蛮憨子”到“全能王”将学习和创新作为进步阶梯
王文胜出生在平顺县青羊镇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勤奋好学,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1989年7月,他高中毕业后,本想继续深造,但想到贫困的家庭,懂事的他选择了当一名煤矿工人。1989年10月,他以一个农民协议工的身份来到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参加了工作。
一次,队里安排工人们处理一些废旧的胶带运输机,工作量相当大,队长按人头将工作分配下去。身强力壮的人一次能扛三四件,而身体单薄的他最多只能扛两件。开始的时候,他一次还可以扛两件,但跑的次数多了,身体就吃不消了,全身衣服被汗浸湿,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后来一次只能扛一件。到了吃饭时间,工友大多都吃饭去了,队长打趣地说:“去吃饭吧,别硬撑了。”但他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没有别人强大的体魄,但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通过不懈努力,王文胜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还帮几个年纪小的工友分担,许多身强力壮的工友都自愧不如,队长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参加工作仅半年,表现突出的王文胜被推荐参加王庄煤矿组织开办的综采机电技术专业培训班。三个月时间,他以总分第三的成绩拿到了“井下机电工资格证书”,走上了煤矿井下电钳工岗位。
虽然第一学历只有高中文化,但是王文胜认定“笨鸟先飞”的道理,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不但自修取得了大学专科、本科学历,还通过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和工程师的蜕变,最终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家里摆满了各种井下机电设备的图书和资料,这可都是他的宝贝,他每天不解决了井下机电设备的难题,睡觉都不踏实。”妻子秦艳红说。
听着妻子的怨言,王文胜微微一笑,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地工作已经成为他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脑子里不能有活儿,有了就必须把它解决了。”
无论在班中还是班后,王文胜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秉持无止境学习、苦练技能的精神,曾经跟着老外“偷”艺,向旧技术、“洋设备”大胆开刀,将旧工艺彻底革新,并将知识无保留传授给徒弟。1995年,王文胜参加潞安集团采掘电钳工技术比武取得第一名。1996年参加山西省青工技术大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从“烫手山芋”到“煤海工匠”以责任和担当谱写煤海华章
能打硬仗、善打恶仗、勇打胜仗,是王文胜的一贯作风,他永远是敢于亮剑的开路先锋。
1993年8月,王文胜被调入潞安集团新开发的矿井——常村煤矿。投产初期,井下综采面主要设备全部采用国际招标、全球采购,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王文胜一想到自己的那点英语功底,就想放弃。但是一想到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进口的设备性能不好,可能给煤矿造成损失。他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投入到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解释不通就问那些外国专家。有时因语言不通、翻译又不在,他就用手、笔比划,将词典、图纸当作交流的工具。白天同外国专家一起工作,做好记录,晚上一个人在宿舍再对照资料查词典吸收消化,不懂之处第二天向外商和翻译虚心请教。
王文胜的做法赢得了外商们的一致称赞。通过接触,他与英国专家沃斯曼建立了深厚友谊,临行前还送给他一套宝贵的综采设备技术资料和一套专用工器具。
常村煤矿是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同时也是一座高瓦斯矿井,因此,如何在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发挥先进设备的最佳效能,成为王文胜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王文胜在检修英国引进的综采设备时,及时发现程控器、偶合器等部件的问题,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万元。在安装调试期间出现了与国产设备不兼容的问题,连国外专家都束手无策,他对系统进行了深入反复研究,对设备的漏电保护冲突等问题进行了大胆改造,不仅成功排除了故障,还使工作面安装进度提前10天完成。
王文胜瞄准本质安全矿井建设进行难题攻关,组织队员对英国引进的电牵引采煤机控制技术进行改造,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替代原有的电梭控制技术,单面每年多生产煤炭15万吨,年创造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针对综采工作面负荷中心的过流信号与国产参数不匹配的问题,他研制开发了3300伏高压控制设备电流实时监测装置,实现了中外设备技术上的有效对接,杜绝了综采面设备过负荷事故的发生。
2011年,为搭建技能人才交流平台,常村煤矿率先创建“王文胜劳模创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常村煤矿技师协会”。王文胜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团队优势,先后成功开发了综采工作面电气列车自移、两端头支护机械化作业、胶带机机尾自移、采煤机机载瓦斯监测断电改进技术、外溢式智能配风控制系统等实用性强、取得国家新型专利技术的煤矿开采技术,推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现代化矿井建设,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还发挥技术优势,完成了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多项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在常村煤矿及煤炭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多年来,王文胜带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32项,取得国家专利22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达3600多万元。
从“一人干”到“百人随”用激情和汗水彰显人格魅力
每一次革新之后,王文胜都会收获一份踏实,这是他对责任和诺言的兑现。
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王文胜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课上教、班中带,亲自授课,悉心传教,毫无保留地把实践经验传授给其他职工,他编写的综采设备使用与维护精细化作业标准流程涉及14个工种,已经成为潞安集团井下培训的教材。每年对新分配员工、复训员工和工作室学员授课平均都在860个课时以上,开展送技能进队组活动260余次,及时解决了队组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是企业提供的学习平台,把自己从只会干体力活的农民工培养成了一名技术工人,自己要把这些技能毫无保留地传给工友。”他说。
他所带徒弟中有9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15人担任副队长,17人担任班组长,16人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4人被聘用为潞安集团首席技师,3人被授予“三晋技术能手”,432人取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证,6人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在“王文胜劳模创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内,看着满墙的荣誉证书、专利证书、工作及获奖照片和摆放整齐的各种自行研制的装置模型,王文胜很满足。他说,还要感谢他的妻子、儿女,正是因为家人们的支持和理解,才让他工作起来没有后顾之忧。
谈起未来,王文胜心里又有了新目标:他立志要带领徒弟在行业大赛上进入前三名,至少带出一名全国技术能手,追梦“中华技能大奖”。对于个人,刚刚顺利通过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他,将继续奋战四年后评选“正高级工程师”,并且要在五年内追梦两项及以上省部级或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成果。(王晶晶)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