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职业中专省示范校建设特色项目侧记
山西省潞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公立职业中专,隶属于山西潞安矿业集团,2016年同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成立潞安大学,实现职业院校的中专升大专无缝衔接,资源共享。学校拥有独立实训大楼,建有国家级的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化学工艺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和机电实训基地,建立了多个以潞安集团为依托的校外实训基地。曾获山西省“管理五星级学校”荣誉称号,是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2016年通过验收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目前正在建设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包括三个专业一个特色,其中道德素养提升特色项目是在建项目之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道德素养提升特色项目做为潞安职业中专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之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秉持“多元开发、全面育人、和谐育人”的职业教育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拓展道德教育新渠道,不断更新道德教育新观念,不断尝试道德教育新方法,逐渐构建独特的德育教学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中职生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学校实际,明确育人目标
特色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进德育工作改革创新,把立德树人做为德育工作的主线。在此前提下,该校结合潞安集团企业办学和处于改革发展转型期的双重特点,把“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潞安员工”做为总体目标,具体指培养勤劳、善良、有智慧,诚信、实干、能担当的人,培养有梦想、有家国情怀的人,培养优秀且人格健全的现代职业人。
构建独特教学模式,引领素质教育方向
纵向上以“三级育人体系”为框架,构建独特育人模式。“三级育人体系”是指构建“校—教务科+素质提升中心—班”三级育人体系,让它成为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绿色通道”。该育人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为潞安的转型发展提供热爱潞安、以矿为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三级育人体系使得该校德育渠道不断健全,德育工作趋于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从严治教,管理到位,使该校的德育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较为完善的德育体系。
横向上以国学经典、拓展训练两大模块为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国学经典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师生诵读经典和学习礼仪,推崇孝道、宣传诚信,培养尊师孝亲、明礼重义的人。
拓展训练以户外拓展和内训为载体,致力于体验式培训的研究、推广与实施,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学员)在主动参与和体验过程中,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该模块旨在开发潜伏在每个人身上、而人们又未必真正了解的能力和情趣,破除个人自我中心观念,改变对他人和社会的冷漠心态,提高与他人有效沟通、团结互助的能力,塑造勇于挑战自我、善于团结合作的人。
除此之外,适应潞安文化发展形势和学生心理发展特质,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潞安企业文化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潞安企业文化以文化讲座、知识竞赛和劳模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普及宣传潞安文化理念,使潞安文化深入人心,培养热爱潞安、爱岗敬业的人;心理健康通过课堂教学、个体咨询、团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塑造积极向上、自信豁达、人际和谐的人。多个模块紧密衔接、互补长短,为培养人品好、精神状态好、思维好的“三好”员工夯实基础。
拓宽德育阵地,坚持多点发力,打造多彩校园文化
文化特色创建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学校文化特色发展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特色项目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加强课外活动建设,形成多彩校园文化。
基础德育夯筑道德基准线。中职德育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德育课做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正确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在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形式、多途径上好中职德育课,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顺利步入社会做好道德铺垫。
竞赛活动增添校园新活力。各类文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竞赛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发动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在参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展示过程中,一方面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和提高,另一方面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等意识得到启发和升华。同时,在频繁的师生互动中,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心灵拓展增强班级凝聚力。以班级对抗的形式开展“感恩·责任”主题拓展活动,学生在共同参与过程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相互信任、创新思维、合作竞争、有效沟通,缓解心理压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协作中体现支持”的意义。
德馨讲堂传播道德正能量。特色项目组主办的德馨讲堂,以项目模块为主要内容,以演绎展示、事迹报告、诵读经典、分享交流等方式,不断创新道德讲堂形式,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成功推出孝老爱亲、文明礼仪、经典诵读等六大主题的宣讲,在这里,道德的正能量得以传递,开拓创新的精神得以发扬。
经典诵读浸润生命新高度。中华经典诗文意存高远,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可以培养人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选取《大学》、《论语》等经典名篇师生共读,书声朗朗,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长期诵读经典,注意力、静定力、记忆力、表达力得到显著提升;经受圣贤伟人思想光辉的浸润洗礼,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在师生心里生根发芽。
社会实践彰显爱心无限。为了培养学生感恩、善良等品质,利用“学习雷锋日”“国际助残日”等特殊日子,举办“走进社区、践行雷锋精神”、“关爱弱势群体,走进儿童福利院”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感恩社会打下基石,也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推进社会和谐贡献了一份力量。
坚持人人出彩,实现多方面共同发展
项目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实现师生人人出彩。
文化活动展现学生无穷魅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达到“六个一”为目标,即: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实现一次成功,感受一份愉悦,树立一份信心,养成一个习惯。通过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学生的吹、拉、弹、唱、演、说、写等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展示和提高,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自尊心得到最大维护,个人荣誉感和班级团结协作意识也得以升华。
项目建设挖掘教师无尽才华。项目组的老师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策划、组织、实施各项文化竞赛,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写作、编辑、讲演、创作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承担特色教学任务、视频剪辑、课件制作、知识讲座、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老师们多媒体应用技术、讲座艺术化等能力均得到历练和提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德育教师队伍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孙爱国 连刘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