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撒一粒种子,秋收一份希望。清明节刚过,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成长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旱地西红柿育苗大棚里,村民们就开始忙着拌基质、装穴盘、播种子……“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只有苗育好了,西红柿才能种得好。”合作社女“当家”张计兰娴熟地忙碌着手中的活计,脸上写满了笑意。
店上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红柿小镇”。通过能人带动、政策推动、合作社联动等形式,旱地西红柿种植已覆盖全镇各村,种植面积近万亩,许多村民靠种植旱地西红柿成为致富能手。绍良村自2006年开始发展旱地西红柿种植产业,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产业收入实现1700余万元,占到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的81%,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9年,绍良村上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今年39岁的张计兰是土生土长的绍良人。村里开始大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后,她就在别人家的西红柿地里除草、打药,在给别人打工的过程中摸到了致富的门道。“别人能做好,我也一定能做好。”2012年,性格爽快、做事麻利的张计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在村里流转土地40多亩,种起了旱地西红柿。连续两年持续增长的收入,让张计兰动起了扩大种植规模的脑筋。2014年4月,她牵头成立了成长种养专业合作社,又流转了40多亩土地,带领大伙一起种植“致富果”。
“今年准备搭40多个春秋棚。棚架上覆盖里外两层,里面一层是防雹网,外面一层是塑料膜。天气不好的时候把塑料膜搭下来盖住棚,防止西红柿受伤害,阳光好的时候挑起塑料膜,让西红柿充分享受光照。充足的光照,会让旱地西红柿充满‘太阳的味道’。”正在地头和村民一起忙活的张计兰的爱人闫红卫介绍,5月份出苗后就能进行栽种了,这之前,需要提前把棚搭好,做好种植前的各项准备。
在张计兰这些大户的带动下,绍良村的西红柿种植产生了规模化效益,同时为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尤其到了采摘的时候,村里的劳力根本不够用,周边村庄来务工的乡亲不少,每人一天工资最少75元,好劳力一年能赚一两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锋兵说。
“现在岁数大了,好些活儿都干不了,出门打工特别不好找工作。计兰成立合作社以后,我就来这里务工了,活计不累,一天最少能挣几十元,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劲哩。”聊起自己的务工经历,62岁的村民孙书席很有感触。“计兰照顾姐妹们,招工的时候主要以女工为主。这里离家近,收入也好,挣钱顾家两不误,大家都觉得在这里干活挺好的。”村民马严丽说。
“娘子军一点儿也不比男劳力差!去年每亩地产量都在2万斤以上,一斤平均能卖到一块四五左右,大伙儿收入都不错。”张计兰开心地算着收支账,“今年我们准备在地里安装滴灌设施,争取实现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效果。明年再建几个连栋育苗大棚,进一步扩大育苗规模,提高育苗质量,让合作社‘成长’的步子迈得更快些。”她的话音刚落,大棚里就响起一片热议声,欢声笑语久久在棚里回荡,如同充满希望的音符,奏唱出新一年的致富曲。(张力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