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沁县漳源镇罗卜港村,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一排排整齐有序、统一风格的别墅式房屋沐浴在初春的暖阳下,散发着淡黄色的光晕。
“这就是我家,快进来看看。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自来水。厨房、卧室、卫生间啥都有,房子小但亮堂,心里也舒坦。如果不是易地搬迁的好政策,我可能一辈子都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曾是贫困户的卫润屋热情地将记者往屋里迎。一直以来,卫润屋和妻子因病不能外出打工,经济条件差,在老村居住的时候生产和生活很不方便。“自2017年搬到新房子以后,全村都是水泥路,没多远就是自家的耕地,公交车通到村口,去县城看病方便多了。”他喜滋滋地说。
罗卜港村位于县城西北伏牛山下、漳石线西,南与郭村镇交界,距离县城约1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
该村第一书记秦亮介绍,原来的罗卜港村,村居房屋破旧,布局杂乱,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务农、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村民出行、饮水都十分困难,甚至还有村民居住在危房里。
正是这样一个贫困村、落后村,却摇身一变,如今成了美丽富裕新农村。“这得益于整村易地搬迁项目。2017年,在市、县政府的支持下,总投资947.9万元,占地50.63亩,水、电、路、暖、网、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移民新村建成,72户171人陆续搬迁,彻底解决了村民缺房问题。”秦亮说。
“村委还用大喇叭宣传移风易俗、垃圾分类……”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形于色。
搬迁只是方式,致富才是目的。
脱贫先立志,罗卜港村通过开办绿色乡村小夜校、建立完善“一约四会”“一墙六榜”、组建文艺小队,不断强化对困难群众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贫困,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一切靠自己”的思想观念。
在县乡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残联的帮助下,罗卜港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主导产业上,村集体积极发展母牛养殖和沁州黄谷子(小米)种植产业,利用扶贫整合资金建成养牛合作社、榨油厂,创建沁州黄、汾州高粱等公司,与所有贫困户签订协议,使贫困户有了稳定长期的收入保障。其中,合作社带动41户126人养牛,人均年增收2000元;沁州黄谷子(小米)种植带动76户220人,人均年增收200元;辣椒种植带动45户,每户收益800元;汾州高粱种植带动17户59人,人均年增收201元;发展金银花庭院经济种植,人均2盆,提高年收入;油用牡丹种植带动8户25人,人均年增收150元。
致富奔小康,对于几年前的王效功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以前家里的收入全靠种地,一年下来没几个钱,还特别辛苦,加上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可不一样了!”王效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搬到新村后他不仅开了间小超市,还通过参加村里的技能培训学会了吹唢呐,本村或周边村子有演出都会通知他参加,每次出场费260元,一年收入超5万元,日子过得逐渐宽裕起来。
“村里现在发展得很不错,高标准配套新建了村级卫生所和村级活动场所,文体活动器材配备齐全,硬化漳石线通旧村公路约5公里、新村巷道1.8公里,街道绿化400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1.5公里,新建2个公共卫生厕所,开通了客运班车。市残联还对24户残疾人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工程,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资金帮扶。下一步我们要围绕乡村振兴,将绿色农产品销得更远、更好,寻求更大的发展。”眼看着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村委会主任卫留清说他做梦都能笑出来。(王雨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