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潞城,一片生机勃勃。驱车30分钟左右,笔者来到了黄牛蹄乡辽河村,听说这里有一位身残志坚而且身怀“绝技”的贫困户老大爷。沿着一条乡村小道,我们来到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走进屋里,见到了采访对象——曹志红,此时他正拿着绣绷,专心致志地飞针走线,琢磨自己的新作品布绒蛇。
“你们来了呀,快坐,快坐!”看到有人进来,大爷放下手中的活计,招呼起了我们。“这两天又有个新想法,这不就抓紧时间绣着试试看。”
今年70岁的曹志红是潞城区黄牛蹄乡辽河村村民,年轻时他就心灵手巧,家里家外的活都很拿手。14年前,因为帮邻居家盖房子,不慎从二楼摔下来,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当年那个意外,导致家里的重担全凭老伴儿一个人扛。”曹志红说道,“回到村里以后,村干部也来看望我,帮助我申请了低保。”
随着病情的好转,不甘心一辈子卧床养病的老曹开始琢磨着为家里干点啥。“我想虽然下肢瘫痪了,但我的脑子和手都还是好好的,从电视里看到有的残疾人通过缝制各种工艺品,实现了人生价值,所以,我也想试试。”
2010年是虎年,在妻子的支持下,曹志红开始了他的尝试,在失败了数次后,第一只憨态可掬的布绒“小老虎”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老曹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缝制,样式也从开始的老虎发展到其他动物,慢慢地老曹的手艺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2015年底,曹志红和老伴儿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定期上门了解老曹的家庭情况,积极解决生活难题,并帮他办理和享受了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好政策,到2017年底,曹志红家顺利实现了脱贫。
“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呀,让我看病基本不花钱,生活有了保障。”曹志红说,“国家政策好,咱也不能闲着,凭着这个手艺,在帮扶单位和合作社的帮助下,不管一年挣3000元还是4000元,总比闲坐在家里强,而且弄这个的时候心情还好。”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2019年曹志红家的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9000多元。临走之时,曹志红说,“光靠国家可不行,只要我活一天,这个东西我还得做下去。”(郭敏颉 崔哲)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