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南凹村:早春谷子喜出穗 科技“焕”新成效显
沁县南凹村:早春谷子喜出穗 科技“焕”新成效显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走进沁县沁州黄镇南凹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沁州黄早春谷,谷子已经长到1米多高,进入了出穗期。放眼望去,整个田野像一片绿意盎然的海洋,颗粒饱满的谷穗渐渐压弯了谷秆、随风摆动,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今年的早春播谷子长势非常好,当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两次的人工锄草。”南凹村党支部书记贾玉峰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该村连续三年采用早春播谷子技术,覆侧膜起到了保墒、保温、保湿的作用。加上前段时间的雨水较多,谷子在出穗前期得到了很好的雨水补给。当前高温天气,影响也不大。
近年来,在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指导下,南凹村连续三年进行早春播谷子种植,解决了谷子春夏连旱难播种难出苗问题,并能有效接纳和利用春夏季的降水,维护谷苗在春夏干旱季节的正常需水要求,使得生长出来的小米具有色泽蜡黄、圆润饱满、富含油质等独特品质。
“早春播谷子比传统种植的谷子早20天左右收获,正好能赶上中秋节前后上市,小米能卖出好价格,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今年,村民们种植沁州黄谷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亩,其中早春谷子530亩。”贾玉峰说,前两年,早春谷子都是村集体种植,老百姓看到了早春播谷子的收益不错,今年仅农户就种了400亩。
早村播谷从三年前开始试种,村民持观望态度。到如今,村民采用新种植模式的积极性大增。这不仅是种植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依靠科技种田的观念正在村民的心中扎根发芽。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以科技之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的南凹村,依托“沁州黄”的核心产区地理优势,坚持“扩产量、提品质、创品牌、增效能”工作思路,倾心做好“米”文章,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沁县融媒 供稿)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