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电话:18735505999投稿信箱:sxxwwjs@163.com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上党文化

史前文明之长子陶鬲

时间: 2020年02月28日13:53  来源: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长子县北高庙水上公园陶鬲坛

 

史前时代,人类发明了人工取火、建造房屋、耕种作物、纺麻缫丝和烧制陶器,这些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使人类告别漂游穴居、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从而加快了社会的文明进程。其中,诞生于窑火中的陶鬲堪称是了不起的发明。

 

一般而言,用黏土做成坯后在窑火中烧制而成的器皿叫陶器,简称陶。它是我国古代先民使用的炊具,如同今时人们做饭使用的锅。最早的鬲为陶制,所以叫陶鬲。从汉字的象形意义来看,鬲字字形与其所指实物吻合,说明鬲即指我们祖先用来烧水煮饭的器皿。不言而喻,火和陶鬲促发了人类饮食文明的开端,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长子陶鬲,出土于我省长子县,经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存,属龙山文化鬲,或称黑陶文化鬲,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作为史前文明的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长子陶鬲为黑灰色夹砂陶,口径17厘米,高19.5厘米,文物名称为新石器绳纹三乳足分裆鬲,属国家一级文物,现藏长子县文物旅游局文物馆中。它是1972年在长子县城北北高庙熨斗台东北方向200米处出土的。

 

周观此鬲,通体敦实浑厚而不失端庄优雅,古朴简洁而內涵科学理性。三只乳足,足上中空,自下而上形成腿长裆深模样的立体结构,这在当时无灶台烧柴的条件下,能充分利用堆火的热量而大大提高了热效率。鬲口呈园形,口沿外倾,便于掇起搬移,具有原始炊具的共性。仔细观察鬲的材质,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用细腻纯净的夹砂泥为原材料,或不经封闭性较好的窑火烧制,决不可能如此质地坚固,经久耐用。鬲的外表光滑莹亮,着色统一,有压印的绳纹和刻划的饰纹,纹理细密,线条流畅,繁而不紊,曲而舒缓,巧然精工,自然清新,堪称艺术之美。

 

一只陶鬲,在其风采的背后不乏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长子,因上古帝尧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足以佐证长子是帝尧及其部属主要的活动地域之一。尧治时代是制陶工艺趋于成熟、陶器盛行的时代,陶鬲实物无疑见证了这一时期长子的文明史迹。华夏民族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一“精卫填海”发生地也在长子,2007年7月,长子县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千年古县”。

 

尧号陶唐氏,史称唐尧。尧把自己的名号冠以“陶”,或许自认为是制陶的先师。在长子县城东北方向约3公里处有一个陶唐村,古传尧曾率民在此筑窑烧陶,人们称此村为“陶唐”,显然有纪念意义,此地也确实有许多古陶窑遗迹,并与陶鬲出土遗址相距不远。

 

无数陶器在漫长的历史中破碎成“文明的碎片”,史载陶鬲诞生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兴盛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继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现,直至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后渐渐被淘汰而消亡。当然,今人仍在使用的砂锅或陶质火锅,未必不是陶鬲的“后代”。

 

尧上承炎黄,下传虞舜,兴稼穑、重农耕、授历法、施教化、推禅让、垂衣制陶,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将社会推向文明。孔子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今天,在陶鬲出土遗址附近的北高庙水上公园,建有一座以馆藏陶鬲为原形的标志性建筑,名为陶鬲坛,坛拥台耸,硕大的“陶鬲”擎天而立,承古韵而迎今朝。(王鸿远)

(责编:张文卫、任思雅)
分享到: 评论: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